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二、希伯來語復振簡史

二、希伯來語復振簡史

希伯來語屬於亞非語系(Afro-Asiatic language family)閃米特語族(Semitic languages),大概在西元前十四世紀開始作為口語使用(Zuckermann & Walsh, 2011)。希伯來語流失和猶太歷史有密切的關係。希伯來語的極盛時期是在大衛王在耶路撒冷建立希伯來王朝(西元前1006年),西元前587年,猶太人第一次失去國家,猶太人成為「巴比倫之囚」,到了西元第二世紀,不再作為口語使用,其中,132-5年的巴爾.科赫巴起義(Bar-Kokhba Revolt)失敗,可以作為希伯來語口語時代結束的象徵(Zuckermann & Walsh, 2011)。民族遷徙造成不同語言的接觸,猶太人不斷受到當地強勢語言的影響,先後使用過阿拉米語、希臘語和拉丁語(鐘志清,2010)。

十九世紀末,希伯來語復振運動展開之前,希伯來語已經沈睡近兩千年了。由於歷史的因素,希伯來語遭逢「由下而上的語言死亡」(bottom up death),也就是說,不再作為日常生活的口語溝通,但是仍用於儀式,正式場合,就像歐洲拉丁文、印度的梵文一般(Nettle & Romaine, 2000)。就此,說希伯來語是死而復生的例子,並不完全正確。如Cooper (1989: 12)指出,一種語言只要完全停止使用就已死亡,這條規律也適用於希伯來語。希伯來語的「復活」指的是,重新成為本地語,作為日常口語的溝通之用。

希伯來語在西元前一百年開始流失,到了西元兩百年已經失去活力(vitality),不再作為口語溝通之用。復振運動在1890年代展開,二十五年之間(1890-1914年)將希伯來語恢復為日常生活的語言(Nahir, 1998: 335),常被形容為,「奇蹟」。如表一所示,一開始是1881年「希伯來語復振之父」以本-耶胡達(ben Yehuda)回到耶路撒冷,1888至1890之間於農墾區開始以建立以希伯來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1906年第二批移民來到以色列,都市區域也開始設立希伯來語學校,1913年Ezra學校轉用希伯來語,希伯來語開始恢復活力(Spolsky, 1991)。

表一:伯來語復振大事記
階段 西元 事件
語言流失 西元前100年 雙語現象
200年 失去活力
復振運動 1881 本-耶胡達至以色列
1888-90 在農墾區開始以希伯來語為教學媒介語的學校
流暢的使用 1906 第二次阿利亞,城市的希伯來語學校
並恢復活力 1913 Ezra學校轉用希伯來語
資料來源:Spolsky(1991:1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