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你講台語和華語攏會通-語言互助理論與雙語書製作教學

摘要

雙語互通(bilingualism)是人類社會的常態,不過,近年來世界語言急劇流失,世界各地都有單語化的危機。傳統的語言教育通常以單語原則進行(Howatt, 1984):強調使用目標語,排除第一語言的使用,讓學生以目標語思考,防止第一語言的干擾。Cummins (2007: 222-223)認為這樣的單語教學時根據三項相互關聯的單語教學假設,包括:(一)“直接方法”(direct method):教學時僅用目標語,無需依靠學生的第一語言;(二)“禁止翻譯”(no translation):語言課中不應該有第一語言和目標語之間的翻譯;(三)“一分為二”(two solitudes)在浸淫及雙語課程中,這兩種語言要嚴格的分離。這些假設的共同點就是排除學生從家裡帶來的母語,完全忽略母語的教育價值和母語教學的權利,常常導致學會華語、卻失去母語的削減式雙語現象。

目前的語言教學政策仍然由單語教學原則所主導。不過,越來越多的語言教育學者注意到單語教學不足之處,Cummins(2007)就批評,單語教學原則不但缺乏實證研究,也不符合人類學習的原理,也不符合現代對雙語、多語人心智運作的理解。Cummins(2007: 222)因此主張採取雙語教學策略:“從完全依靠單語教學方法解放出來,就會獲得各式各樣的語言教學機會,透過雙語教學策略,承認雙向語言轉移的現實,並積極的促進學習轉移。”

本文嘗試運用雙語教學策略,透過雙語書的製作,進行雙語教學。我們認為僅用單一強勢語言進行教學,將導致弱勢母語死亡,同時也忽略母語的教育功能和母語人士的語言人權。雙語教學策略超越“選擇華語或是母語”的錯誤兩難,這樣做可以能促進語言的學習轉移,達成雙語互通、語言共存共榮的增益式雙語現象。
本文透過雙語書的製作,希望能在校園建構一個雙語互通的空間,讓社會的多語言現象能在課堂中呈現,營造出語言為資源的正面形象。本文的做法如下:首先,透過學生和家長合作書寫家長的職業介紹,並加上學生自行繪製的圖畫;之後,根據以華語寫成的文本進行翻譯;學生除了和家長一同翻譯之外,也運用台華翻譯軟體和雙語字典協助翻譯;接著在課堂分享翻譯初稿,並藉由翻譯文本比較台語和華語的異同,透過語音、語詞和語法的比較,增進雙向語言學習轉移;最後是製作成多媒體雙語書的階段,學生將圖畫、文本以及錄音檔合併完成多媒體的雙語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