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FW: Ló͘-La̍t Poem:I hear you calling me我聽tio̍h你teh叫我(台英雙語)
http://taigiol.fhl.net/vcd/rotaiugbk.php?user=taigi&bid=1&proc=read&msgno=274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FW:【台教會短評】外來政權剝奪本土台灣人母語教育權
【台教會短評】外來政權剝奪本土台灣人母語教育權
作者/蔣為文
1945年日本投降後,聯軍統帥「麥克阿瑟」發布第一號命令,指派「蔣介石」代表聯軍到台灣及越南北部接受日軍的投降。照理講,受降任務完成後即應徹退回中國。但因蔣介石後來失去中國大片江山,只好持續占領台灣,借台灣來還「中華民國」的魂。
何以當時的越南能逃過一劫?據越南的高中教科書記載,那時蔣介石派二十萬軍隊進到北越。那些蔣家軍隊進到越南後,紀律敗壞,引發當地民怨。此外,蔣介石一方面要求越南臨時政府需供應大批糧食及黃金供蔣介石使用,一方面又介入越南內政,要越南釋出官位席次給親蔣人士。越南革命領導者「胡志明」眼見蔣介石在北越胡作非為且懷有長期占領越南的企圖,乃於政治上聯合法國的力量逼迫蔣介石於1946年從越南徹軍。在文化上,胡志明於1945年9月2號緊急宣布越南獨立後,隨即宣布推行越南羅馬字的國民教育運動
相形之下,台灣卻沒有那麼幸運。照理講,蔣介石完成日軍受降之後就應徹離台灣。接下來台灣應比照韓國或琉球群島交由美國軍政府託管一定時間後再交由當地的民政府自治,最後由本土台灣人公民投票決定未來。可惜,蔣介石及其中華民國流亡政權卻憑藉一紙新聞稿性質的「開羅宣言」,就妄稱台灣歸屬中國。由於後來相繼發生韓戰及越戰,美國為利用蔣介石圍堵中國共產黨,乃刻意模糊台灣地位,以方便蔣介石的流亡政權暫時留在台灣。
獲得喘息機會的中華民國外來政權不知感謝本土台灣人,卻變相實施戒嚴長達 38年。不僅如此,外來政權還透過教育及媒體長期對台灣人進行中國化的洗腦工作。蔣介石及其中國國民黨長期以來剝奪台灣人的教育權,不讓台灣人認識自己的歷史、地理、文化、語言與文學。
經過 20 多汗來的政治民主化運動,台灣已逐步邁向民主化社會。原本期待台灣人終可拿回自己的教育權。殊不知,自2008年中國國民黨馬英九重新執政後,台灣又逐步走回戒嚴時期的大中國文化政策。譬如,原本教育部長杜正勝任內擬定的本土語言十年復育計畫,在馬上台後卻消失了。又,馬英九上台後教育部補助各台文社團的費用就逐年下降,其中2009年還刪除台語認證的預算。之後,在各界的抗議下,雖然教育部恢復辦理台語認證,但卻擅自降低認證的標準,刻意阻礙師資的檢定。原本每年實施的中小學台灣母語日訪視,近日卻被踢爆明年起不再辦理。
今年6月13日,近三十個本土社團前往教育部要求歸還台灣語文教育權。教育部以「增加學生負擔」為由,否決台灣母語教育權。沒隔幾天,教育部卻又宣布高中課程增加必修中華文化基本教材4學分。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實為外來政權心態。我們在此呼籲本土台灣人的母語教育權須受重視與保障:
第一:國小的台灣語文教育從現有一節提升為每週三節。
第二:比照中文及英文,將台灣語文列入國中、高中及大學的必修課程。
第三:大學及高中入學考試國文科改為語文科,讓考生從原住民族語、客語、台
語及北京語四類語文自選一類應試。
第四:須有長期母語復育計畫,常態培訓台灣語文師資及建立台灣語文認證制
度。
第五:秉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精神制定「語言平等及
發展法」及成立中央級族群事務委員會,以保障台灣本土語言 (包含原住
民族語、客語及台語)的法定地位及發展機會。
作者/蔣為文
1945年日本投降後,聯軍統帥「麥克阿瑟」發布第一號命令,指派「蔣介石」代表聯軍到台灣及越南北部接受日軍的投降。照理講,受降任務完成後即應徹退回中國。但因蔣介石後來失去中國大片江山,只好持續占領台灣,借台灣來還「中華民國」的魂。
何以當時的越南能逃過一劫?據越南的高中教科書記載,那時蔣介石派二十萬軍隊進到北越。那些蔣家軍隊進到越南後,紀律敗壞,引發當地民怨。此外,蔣介石一方面要求越南臨時政府需供應大批糧食及黃金供蔣介石使用,一方面又介入越南內政,要越南釋出官位席次給親蔣人士。越南革命領導者「胡志明」眼見蔣介石在北越胡作非為且懷有長期占領越南的企圖,乃於政治上聯合法國的力量逼迫蔣介石於1946年從越南徹軍。在文化上,胡志明於1945年9月2號緊急宣布越南獨立後,隨即宣布推行越南羅馬字的國民教育運動
相形之下,台灣卻沒有那麼幸運。照理講,蔣介石完成日軍受降之後就應徹離台灣。接下來台灣應比照韓國或琉球群島交由美國軍政府託管一定時間後再交由當地的民政府自治,最後由本土台灣人公民投票決定未來。可惜,蔣介石及其中華民國流亡政權卻憑藉一紙新聞稿性質的「開羅宣言」,就妄稱台灣歸屬中國。由於後來相繼發生韓戰及越戰,美國為利用蔣介石圍堵中國共產黨,乃刻意模糊台灣地位,以方便蔣介石的流亡政權暫時留在台灣。
獲得喘息機會的中華民國外來政權不知感謝本土台灣人,卻變相實施戒嚴長達 38年。不僅如此,外來政權還透過教育及媒體長期對台灣人進行中國化的洗腦工作。蔣介石及其中國國民黨長期以來剝奪台灣人的教育權,不讓台灣人認識自己的歷史、地理、文化、語言與文學。
經過 20 多汗來的政治民主化運動,台灣已逐步邁向民主化社會。原本期待台灣人終可拿回自己的教育權。殊不知,自2008年中國國民黨馬英九重新執政後,台灣又逐步走回戒嚴時期的大中國文化政策。譬如,原本教育部長杜正勝任內擬定的本土語言十年復育計畫,在馬上台後卻消失了。又,馬英九上台後教育部補助各台文社團的費用就逐年下降,其中2009年還刪除台語認證的預算。之後,在各界的抗議下,雖然教育部恢復辦理台語認證,但卻擅自降低認證的標準,刻意阻礙師資的檢定。原本每年實施的中小學台灣母語日訪視,近日卻被踢爆明年起不再辦理。
今年6月13日,近三十個本土社團前往教育部要求歸還台灣語文教育權。教育部以「增加學生負擔」為由,否決台灣母語教育權。沒隔幾天,教育部卻又宣布高中課程增加必修中華文化基本教材4學分。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實為外來政權心態。我們在此呼籲本土台灣人的母語教育權須受重視與保障:
第一:國小的台灣語文教育從現有一節提升為每週三節。
第二:比照中文及英文,將台灣語文列入國中、高中及大學的必修課程。
第三:大學及高中入學考試國文科改為語文科,讓考生從原住民族語、客語、台
語及北京語四類語文自選一類應試。
第四:須有長期母語復育計畫,常態培訓台灣語文師資及建立台灣語文認證制
度。
第五:秉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精神制定「語言平等及
發展法」及成立中央級族群事務委員會,以保障台灣本土語言 (包含原住
民族語、客語及台語)的法定地位及發展機會。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English Plus Movement: Statement of Purpose & Core Beliefs
English Plus Movement: Statement of Purpose & Core Beliefs
http://www.massenglishplus.org/mep/engplus.html
Statement of Purpose: founding document of the
English Plus Information Clearinghouse (EPIC)
Washington, D.C., 1987
Introduction
The strength and vital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springs from the diversity of our people. By promoting cultural and democratic pluralism within our own borders, we also enhance our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nd maintain our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the diversity of our people provides a unique reservoir of abilities and resources.
The English Plus concept holds that the national interest is best served when all members of our society have full access to effective opportunities to acquire strong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plus mastery of a second or multiple languages. English Plus holds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n expanded network of facilities and programs for comprehensive instructions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Plus rejects the ideology and divisive character of the English Only movement. English Plus holds this national unity and our constitutional values require that language assistance be made available in order to ensure equal access to essential services, education, the electoral process, and other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guaranteed to all members of society. English Only, however, holds that newcomers not yet proficient in English should lose their access to public programs and assistance.
Beliefs of English Plus Proponents
English is and will remain the primary langu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l members of our societ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to national life, individual accomplishment, and personal enrichment.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has promoted and can further enhance America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vitality.
The English Only movement promotes legislation and policies that abridge constitutional rights, impair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ose federal employees who must use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to do their jobs, fosters governmental interference in private activities and commerce, and causes social disunity.
To attain the goal of an English Plus society, proponents see a need for:
expanding th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comprehensive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s;
enabling all newcomers to exercise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full participation in society while reinvigorating society's commitment to pluralism, tolerance, and diversity;
encouraging the ret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comer's first language to strengthen that personís skills, as well as contributing to the multiple language skills of all members of our society;
ret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full range of language assistance policies and programs, including bilingual assistance, to ensure all members of society an equal opportunity to exercise thei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roughout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 electoral process, education, the legal system, social services, and health care;
rejecting the objectives and premises of English Only and defeating any legislative initiative on the federal, state or local level, which mandate English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and thereby restricting the civil rights, civil liberties and equal opportunities of all persons, including persons with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meet its obligations.
http://www.massenglishplus.org/mep/engplus.html
Statement of Purpose: founding document of the
English Plus Information Clearinghouse (EPIC)
Washington, D.C., 1987
Introduction
The strength and vital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springs from the diversity of our people. By promoting cultural and democratic pluralism within our own borders, we also enhance our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nd maintain our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the diversity of our people provides a unique reservoir of abilities and resources.
The English Plus concept holds that the national interest is best served when all members of our society have full access to effective opportunities to acquire strong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plus mastery of a second or multiple languages. English Plus holds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n expanded network of facilities and programs for comprehensive instructions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Plus rejects the ideology and divisive character of the English Only movement. English Plus holds this national unity and our constitutional values require that language assistance be made available in order to ensure equal access to essential services, education, the electoral process, and other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guaranteed to all members of society. English Only, however, holds that newcomers not yet proficient in English should lose their access to public programs and assistance.
Beliefs of English Plus Proponents
English is and will remain the primary langu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l members of our societ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to national life, individual accomplishment, and personal enrichment.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has promoted and can further enhance America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vitality.
The English Only movement promotes legislation and policies that abridge constitutional rights, impair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ose federal employees who must use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to do their jobs, fosters governmental interference in private activities and commerce, and causes social disunity.
To attain the goal of an English Plus society, proponents see a need for:
expanding th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comprehensive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s;
enabling all newcomers to exercise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full participation in society while reinvigorating society's commitment to pluralism, tolerance, and diversity;
encouraging the ret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comer's first language to strengthen that personís skills, as well as contributing to the multiple language skills of all members of our society;
ret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full range of language assistance policies and programs, including bilingual assistance, to ensure all members of society an equal opportunity to exercise thei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roughout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 electoral process, education, the legal system, social services, and health care;
rejecting the objectives and premises of English Only and defeating any legislative initiative on the federal, state or local level, which mandate English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and thereby restricting the civil rights, civil liberties and equal opportunities of all persons, including persons with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meet its obligations.
蘇:推動客語等族群語言列國語
蘇:推動客語等族群語言列國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17/today-fo5.htm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昨天出席英嘉配高雄市總部成立的客家後援會,抨擊馬英九曾承諾成立客家電台卻跳票,證明國民黨只想要選票,對客家文化傳承根本不用心。(記者侯承旭攝)
〔記者侯承旭、羅欣貞/綜合報導〕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昨天在高雄市表示,馬政府毫不重視客家文化,未來民進黨執政後,將優先推動客語等族群語言列為國語。
英嘉配高雄市總部昨天晚上成立客家後援會,市長陳菊、客家籍的前代理市長葉菊蘭等人均到場,除痛批馬英九沒有政績外,並呼籲客家鄉親力挺客家妹仔蔡英文。
蘇嘉全表示,他與客家有極深淵源,從小就生長在客家地區,國小、國中都就讀客家人較多的學校,包括同學、老師等幾乎都是客家人,他也會講客家話。
蘇嘉全指出,歷次選舉屏東客家都是民進黨最有力的後盾,客家人除勤儉持家外,特別具有硬頸精神,敢於反抗強權,明年大家應該支持「客家妹仔」蔡英文當總統。
批馬不重視客家文化 只想要選票
蘇嘉全並批評,幾十年來國民黨極力要消滅客家、原住民等族群文化,尤其馬英九曾承諾成立客家電台卻跳票,證明國民黨只想要選票,對客家文化傳承根本不用心。
蘇嘉全強調,台灣應該仿效新加坡,除了北京話外,也應該把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等列為國語,明年民進黨執政後,將優先推動客語等族群語言列為國家語言。
蘇嘉全昨天也回故鄉屏東縣固票,陪同姪子、立委候選人蘇震清前往內埔鄉、鹽埔鄉、高樹鄉七處廟宇參拜,並到高樹鄉後援會打氣,他表示,行政院長吳敦義請假參選是好事,否則容易公私不分,他希望打高格調的選舉,不要把抹黑當作選戰主軸,而要用政策吸引人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17/today-fo5.htm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昨天出席英嘉配高雄市總部成立的客家後援會,抨擊馬英九曾承諾成立客家電台卻跳票,證明國民黨只想要選票,對客家文化傳承根本不用心。(記者侯承旭攝)
〔記者侯承旭、羅欣貞/綜合報導〕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昨天在高雄市表示,馬政府毫不重視客家文化,未來民進黨執政後,將優先推動客語等族群語言列為國語。
英嘉配高雄市總部昨天晚上成立客家後援會,市長陳菊、客家籍的前代理市長葉菊蘭等人均到場,除痛批馬英九沒有政績外,並呼籲客家鄉親力挺客家妹仔蔡英文。
蘇嘉全表示,他與客家有極深淵源,從小就生長在客家地區,國小、國中都就讀客家人較多的學校,包括同學、老師等幾乎都是客家人,他也會講客家話。
蘇嘉全指出,歷次選舉屏東客家都是民進黨最有力的後盾,客家人除勤儉持家外,特別具有硬頸精神,敢於反抗強權,明年大家應該支持「客家妹仔」蔡英文當總統。
批馬不重視客家文化 只想要選票
蘇嘉全並批評,幾十年來國民黨極力要消滅客家、原住民等族群文化,尤其馬英九曾承諾成立客家電台卻跳票,證明國民黨只想要選票,對客家文化傳承根本不用心。
蘇嘉全強調,台灣應該仿效新加坡,除了北京話外,也應該把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等列為國語,明年民進黨執政後,將優先推動客語等族群語言列為國家語言。
蘇嘉全昨天也回故鄉屏東縣固票,陪同姪子、立委候選人蘇震清前往內埔鄉、鹽埔鄉、高樹鄉七處廟宇參拜,並到高樹鄉後援會打氣,他表示,行政院長吳敦義請假參選是好事,否則容易公私不分,他希望打高格調的選舉,不要把抹黑當作選戰主軸,而要用政策吸引人民。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廢粵語、滅繁體」之後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6829924/article-%E3%80%8C%E5%BB%A2%E7%B2%B5%E8%AA%9E%E3%80%81%E6%BB%85%E7%B9%81%E9%AB%94%E3%80%8D%E4%B9%8B%E5%BE%8C-?instance=top_rec
「廢粵語、滅繁體」之後......
洛城新語
December 19, 2011 09:00 AM | 4291 次 | 2 | 13 | |
廣東省代省長朱小丹日前簽發第165號廣東省人民政府令,規定由明年起實行「廣東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定」,以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範漢字。此舉引發廣東龐大民怨,港澳民眾也極為關注,香港東方日報並以「廣東廢粵語、滅繁體」顯著標題報導。
「廢粵語、滅繁體」絕不僅是廣東省關起門來的「家務事」,香港、澳門、福建、廣西、雲南、西藏、新疆、內蒙,甚至台灣,都在等著看。
1997年回歸時獲得鄧小平「馬照跑、舞照跳」的保證,香港人尤其擔心自己下一個遭殃,在香港電視上聽不到粵語、在香港報紙上看不到繁體字。同樣地,簡繁之爭與方言存廢,碰上敏感的總統大選,也觸動不少台灣人的神經。
根據上述廣東省命令,全省公務員、學校教學、會議和集體活動、廣播電台、電視台和網路音視頻節目等,均須要採用普通話。使用方言播音事先須經由國家和省級部門批准。同時,國家機關名牌、印章、公文、政府網站、影視字幕、刊物、服務行業用字、公共場所招牌、企業和商品名稱等均不得使用繁體字和異體字。違反規定及拒不改正者將受到行政處罰。
使用簡體字與普通話作為中國官方文字與語言並無不妥,但與此同時,卻沒有必要禁絕繁體字與方言。
繁體字在台灣也稱「正體字」,而簡體字本是繁體字的修改版,在台灣與港澳通行至少60年以上。中國大陸官方下令禁絕繁體字,不但讓大陸民眾失去「書簡識繁」的能力,也切斷與港澳台之間一定程度的文化臍帶關係。尤其連私營商家的招牌與產品名稱,政府都禁止使用繁體字,更是撈過界。
同理,粵語、客家話、閩南話、潮州話等是文化承傳的重要工具,絕不只是「方言」,更是「母語」,而且都源自中原地區,至今仍保留許多中原漢語的古音。官方當然應該推廣普通話,但為什麼不能留下方言文化的呼吸空間?
試問北京政府,禁絕方言和簡體字以外文字的命令,敢不敢拿到西藏、新疆、內蒙、雲南、廣西等少數民族聚集區去實行?
反過來看,說粵語、客家話、閩南話、潮州話的人,與多年來習用繁體字港澳台民眾,絕大多數是漢族。為什麼北京官方禁絕漢族的方言和傳統的繁體字,卻不敢在少數民族地區推動同樣的命令?一個政府對不同民族,難道有好幾套語言文字的標準?
幸好加州不是廣東,加州政府不會也不敢,下令禁絕英文以外的語言與文字,海外華人才能享受到如此多元豐富中華文化資源與中文媒體服務。
從「廢粵語、滅繁體」,可以看出廣東官方大開文化倒車的僵硬心態與小鼻子小眼睛的格局。
「廢粵語、滅繁體」之後......
洛城新語
December 19, 2011 09:00 AM | 4291 次 | 2 | 13 | |
廣東省代省長朱小丹日前簽發第165號廣東省人民政府令,規定由明年起實行「廣東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定」,以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範漢字。此舉引發廣東龐大民怨,港澳民眾也極為關注,香港東方日報並以「廣東廢粵語、滅繁體」顯著標題報導。
「廢粵語、滅繁體」絕不僅是廣東省關起門來的「家務事」,香港、澳門、福建、廣西、雲南、西藏、新疆、內蒙,甚至台灣,都在等著看。
1997年回歸時獲得鄧小平「馬照跑、舞照跳」的保證,香港人尤其擔心自己下一個遭殃,在香港電視上聽不到粵語、在香港報紙上看不到繁體字。同樣地,簡繁之爭與方言存廢,碰上敏感的總統大選,也觸動不少台灣人的神經。
根據上述廣東省命令,全省公務員、學校教學、會議和集體活動、廣播電台、電視台和網路音視頻節目等,均須要採用普通話。使用方言播音事先須經由國家和省級部門批准。同時,國家機關名牌、印章、公文、政府網站、影視字幕、刊物、服務行業用字、公共場所招牌、企業和商品名稱等均不得使用繁體字和異體字。違反規定及拒不改正者將受到行政處罰。
使用簡體字與普通話作為中國官方文字與語言並無不妥,但與此同時,卻沒有必要禁絕繁體字與方言。
繁體字在台灣也稱「正體字」,而簡體字本是繁體字的修改版,在台灣與港澳通行至少60年以上。中國大陸官方下令禁絕繁體字,不但讓大陸民眾失去「書簡識繁」的能力,也切斷與港澳台之間一定程度的文化臍帶關係。尤其連私營商家的招牌與產品名稱,政府都禁止使用繁體字,更是撈過界。
同理,粵語、客家話、閩南話、潮州話等是文化承傳的重要工具,絕不只是「方言」,更是「母語」,而且都源自中原地區,至今仍保留許多中原漢語的古音。官方當然應該推廣普通話,但為什麼不能留下方言文化的呼吸空間?
試問北京政府,禁絕方言和簡體字以外文字的命令,敢不敢拿到西藏、新疆、內蒙、雲南、廣西等少數民族聚集區去實行?
反過來看,說粵語、客家話、閩南話、潮州話的人,與多年來習用繁體字港澳台民眾,絕大多數是漢族。為什麼北京官方禁絕漢族的方言和傳統的繁體字,卻不敢在少數民族地區推動同樣的命令?一個政府對不同民族,難道有好幾套語言文字的標準?
幸好加州不是廣東,加州政府不會也不敢,下令禁絕英文以外的語言與文字,海外華人才能享受到如此多元豐富中華文化資源與中文媒體服務。
從「廢粵語、滅繁體」,可以看出廣東官方大開文化倒車的僵硬心態與小鼻子小眼睛的格局。
我升等教授通過啊2011/12/13
頂禮拜二(12/13)知影教授升等通過啊。
我後學期ma會當休假研究半年。
有朋友問我koh來beh做啥?
這個問題真好。
我想會當先ka進前做的研究整理這個發表,因為研究kui-pou,
資料一堆,無啥時間寫,會當利用這個時間寫一下。
目前想著的是做一寡語言政策的研究,這個主題寫be少啊。
會當當作未來五冬主要研究的方向。
我後學期ma會當休假研究半年。
有朋友問我koh來beh做啥?
這個問題真好。
我想會當先ka進前做的研究整理這個發表,因為研究kui-pou,
資料一堆,無啥時間寫,會當利用這個時間寫一下。
目前想著的是做一寡語言政策的研究,這個主題寫be少啊。
會當當作未來五冬主要研究的方向。
FW: 遺忘˙再現˙西拉雅/謝若蘭
優選:謝若蘭/遺忘˙再現˙西拉雅
標籤: 2011第二屆-得獎作品大專暨社會
《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驗》閱讀心得
第一次聽到莫那能的名字是大學時代參與那一段風起雲湧的社運時。後來,進入台灣的族群研究領域,他的經典之作「美麗的稻穗」更是必讀之作。2009年六月,在一場要求原民會道歉其回應西拉雅族要求恢復原住民身份認定的傲慢態度的記者會中,排灣族詩人莫那能與包括我在內的平埔「番親」們站在一起,他控訴原民會的態度為「殖民買辦」心態。
我清晰記得他慷慨激昂的說:「到底誰有權利決定我是誰?」
對於莫那能,也因此多了一份感激。2010年出版了莫那能口述傳記,我迫不及待買來拜讀。一本純樸不經修飾的記錄、從個人經驗背景與人生故事,看到的不僅僅是莫那能個人經驗,也是整個台灣原住民族的一個歷史縮影。
看畢之後,抹滅不去的除了那些屬於那個年代的生命敘述,更是莫那能在記者會說的那句「到底誰有權利決定我是誰?」之迴響。
因為閱讀莫那能,我也以生命故事的書寫來進行意識覺醒後的認同革命。
我的西拉雅認同,再次被激勵。
岡仔林阿嬤家
阿嬤家位於台南縣左鎮鄉岡林村,在地人都以「岡仔林」來稱呼這個村落。從有記憶開始,我們總是說到阿嬤家而不是阿公家,因為那真的就是阿嬤的家。
小時候去阿嬤家,真的是要翻山越嶺:搭客運,換平快火車,再趕上班次很少的客運,然後從終點站岡林派出所下車開始換成徒步走,至少要走30分鐘高高低低的山路才會到。阿嬤家就是屬於那種下個大雨,來個颱風天,整個部落幾乎一定會斷電、斷交通的地方。
然而,我們一堆小孩總是期待暑假在阿嬤家渡過。大人們的默契總是讓一堆小孩集體回去山裡,像是放風一樣。過個暑假讓大家變得很野,也曬得很黑。放水牛、養山羊、捕松鼠、釣青蛙、灌蟋蟀、撿蝸牛,焢窯等,鄉下樂趣一個都沒少過。
那裡,有我最美好的童年記憶,雖然只有寒暑假可以當阿嬤的小孩。
現在已經可以開車子直接到阿嬤家。不過居住在後山的部落朋友們來到這裡,認為阿嬤家更是符合所謂的鄉下標準,比起原鄉部落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朋友形容阿嬤家是「落後」:交通不便利,自己接水管引池水,用柴燒熱水洗澡,鄰居是要隔一個山頭才有,手機則因為訊號不良需要四處「拜天公」測試訊號等。
如果要用生活條件與便利性來比較所謂的「原味」,我很驕傲的說阿嬤家是不輸給許多山地鄉區域的「落後」。這些被視為落後的象徵,正是我常引以為傲,甚至自我解讀為什麼可以那麼的被理所當然視為「部落婦女」的原因。
落後,常常是部落與原住民的代名詞。
而我,以落後象徵來證明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原味,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心態?是落後的認同?還是認同落後?
落後與進步,其實就是資本化發展的二分法。而資本化,是否也可以被用來當成漢化的具體指標之一?如果我們持續允許用落後來形容原鄉,用教育來檢視文明程度,採經濟力為進步指標,那麼這樣資本化下的「漢化」,一定不是熟番的特殊情形。
許多部落族人不僅是無法抵擋資本化,甚至常在不自覺下內化了這樣的準則。是生番也好,熟番也罷,對很多漢人來說,都只是番。而對資本化的抵擋力,不管是人是番,大概也差不了太多。
命名與被命名的權力關係
我的阿公與阿嬤兩邊家族在日治時代在種族欄位上記載都是熟。我對阿公完全沒有印象,記憶中的他只是一張小小黑白照片,再加上媽媽舅舅阿姨們形容的他。
我的阿公與阿嬤結婚後,入籍進入阿嬤家族中。我的大舅與大阿姨出生後被記載從我阿嬤姓氏「李」,但在身分上記載上並非長男與男女的身分,而是被以同居人記載。
後來阿嬤繼承家產後與阿公自立門戶,阿嬤的家產在紀錄上的戶長卻成為阿公。大舅與大阿姨從阿嬤的姓氏改成阿公的姓,在身分上也因著姓氏被塗改後,從同居人被改成為長男與長女。
看著那一頁頁的戶籍資料,發現塗改的不僅僅是姓氏與出生序所給的身分,還有族群身分。全部都是「熟」的家族,有幾個人是直接從這頁到另一頁被竄改成「福」。後來,取消種除欄的註記。種別,也從填寫「ㄧ」,蓋住到完全看不見。
我們的各種身分,就在不同的殖民政權中被定義中與被記錄,依照殖民者的慣習。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對這樣的歷史常常是後知後覺,甚至是不知不覺。
媽媽退休後就從中部搬回去住阿嬤家。在都會區生活時,謝媽媽是她較為人熟悉的代號。年輕一點在部落的人大部份都是稱呼她是買阿姨或是謝媽媽。 但是對於老一輩的村人,媽媽被稱呼的名字是日本名,音似「Mori」。這個名字是媽媽在岡林村子的唯一名字。
2009年在台南縣政府推動下去辦理西拉雅熟番登記時,我和媽媽一起看那份我手中的日據時代戶籍謄本。媽媽指著戶籍謄本中那個「盛子」說那就是她,我才發現原本那邊的確記載著「參女」,生日是與媽媽完全一樣的。
原來我漏掉這一段沒聽說過的歷史,就算手中有資料,我竟然也沒有認真看。那時才知道那幾份快被我翻到爛,並還拿來當活教材的戶籍謄本所紀錄的「買盛子」是我媽媽,而不是我自己以為是的認定那個是年幼即夭折的小孩。
阿公的西拉雅姓氏「Dagalomai」,之所以會變成「買」,是被殖民者賜予漢姓時,取短以諧音而給的漢字而來。阿嬤的「Tavli」,則轉變成百家姓中的大姓 「李」。於是,不管是買還是李,都是西拉雅大姓。
皇民教育下的「盛子」 變成國民教育下的「秀英」。至於「Moriko」 是如何變成「Mori」的?那是日本文化中很通用的用法,為了表示親切而省略「ko」只稱「Mori」而來的。
「買盛子 / Mori」唸小學時期是國民政府光復不久後,老師將她的日本名改成漢名「買秀英」。這看來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畢竟在這個漢人父權中心架構下,名字不重要,只要有跟到爸爸的家姓就好了,管這兩個同是熟番的父母是以傳統方式男方入女家的。
這樣的命名使得被命名者不得不過著一邊被性別化與漢化,另一邊在摸索尋求族群身分認同夾縫中喘息。
在˙之間—認同的尷尬
說來,其實真的有些感傷。我有阿美族的名字,反而還沒有西拉雅的名字。或許因為如此,每次談到原住民恢復傳統名字的議題時,總是忍不住要進行一陣原運正名運動歷史脈絡的說教,來隱藏自己的酸葡萄心理。
對於想要透過名字宣誓族群身分卻不可得的我來說,看到繼續使用殖民姓氏的人,不管他們是否經過思考與判斷,對我來說簡直是一種文化自殘。
我讀神學院時剛好是台灣社運風起雲湧的時期,大大小小社會事件與議題,除了成為台灣本土意識的深耕外,更讓抗爭反對不公義的精神化成具體行動。與其說那是在個人信仰上的操練,不如說正逢台灣解嚴初期,透過社會事件反省與社運參與,堅定了對上帝「道成肉身」與「定根本地」的認知。
那些社運,包含了拆除吳鳳銅像、反雛妓運動、還我土地運動、正名運動等。這些經驗,也成為與其他第四世界原住民對於宗教之於原住民壓迫與反壓迫的不同經驗之深刻對話。
台灣在一個特殊的國家認同情況中,透過信仰的反省,使基督徒在台灣原運的歷程上有些貢獻與功勞。當初宣教士到台灣,或許在殖民史是個錯誤,但也有其美麗的一部份。最近出版的西拉雅語詞彙,就是依據荷蘭時代馬太福音的記錄而來的。
原住民的語言因為福音的緣故而比較有系統性的保存下來,那些傳教士也和旅遊者一樣,透過日記與遊記撰寫方式,讓許多人得以看到被殖民政府摧殘無剩的部分傳統。
社運的參與,意外打開了我的族群身分潘朵拉之盒,意識到了屬於西拉雅的原住民族群身分。
那是一種很熟悉,卻又陌生的感覺。
殖民者在不同時代以各種辦法加速同化被統治的異族,這是世界各地幾乎是大同小異的眾所皆知的歷史。能夠被同化的就洗腦同化,不能同化的就污名化。被同化的與被污名化的原住民,都一樣是殖民者統治下的受害者。
所謂的「文明教化」,導致失根,失去族群自信,或是加入迫害者陣營去壓迫自己受苦難的族人,都是一種歷史創痛與當代悲劇。
平埔議題,沸沸揚揚。在臉書上,看到有人叫熟番的祖先起來說明為什麼當初是「加速」漢化的語言,也有多數講「國語」的 「官方認證」族群認為熟番都是講著流利閩南語,所以不是番。
部份平埔族裔或關心平埔正名的人對於這些反應常以情緒化語言嗆聲,或是自認為比現有原住民族具競爭優勢,甚至用平埔血液論戰去進行呼召。
這些都讓我覺得不安。「現有的原住民運動應該花時間在生番與熟番間製造矛盾決鬥生死,讓真正的殖民政權繼續有機會來分化台灣原住民族的族群團結嗎?」是我常常自問的。
因此面對現有官方族群的不經意奚落,雖會極力保持沈默,但常為此憤怒難眠。 被加害者成為壓迫者的幫兇的證據,就露在不經意流出的言語中。
「要注意不要步入平埔後塵…」。最近在一個原住民網絡中看到這樣的呼籲。
為什麼不一起幫忙熟番將「正義」逆轉回來?難道就在看見歷史脈絡下的熟番境遇後,可以轉過身,拍拍自己的胸脯,慶幸自己不是受害者就好?
當一些我們到底流了相同的或不相同的血液之類的基因研究報導滿天飛時,台灣國族建構的力量,是否該以原生論手法,成為國家的認同應有視野與態度?
其實,更難讓我面對的,是一種無法言傳的尷尬。這有點像是美國軍隊中先前對不同性傾向同志的規則:Don't ask. Don't tell。
一些對平埔族群比較友善之「中央認證」原住民朋友,有關熟番問題,他們不主動提,我也不會主動談,似乎有種默契,擔心這樣的問題出現是一種尷尬。
「妳到底是不是原住民,是就要勇敢的說是,不是就不是,沒有那種好像是又不是,或者覺得是卻不敢承認的空間。」 前原民會主委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曾在一個原住民場合公開問我。
我當然很清楚知道「我是誰」,也可以清楚的論辯熟番是的番的種種理由。問題是,就算我再多麼認同我血液中的族群,提出再多的歷史證據與權利論述說明,當生番與熟番沒有交集,再怎樣的吶喊說阮祖嬤是西拉雅,或是直接嗆聲說恁祖嬤是不折不扣的番婆,有用嘛?
要我面對這一類要我公開表態的問題,老實說,令我尷尬。除非你瞭解我的明白,否則討論我到底是不是番有時是尷尬的。
認同,巧妙的藏著國家、族群與性別符碼。到現在,我還是很難形容為什麼是熟悉卻陌生的認同騷動。
屬於生番與熟番的集體經驗及記憶
去年回阿嬤家,聽到二舅在客廳播放台語聖詩,我過去看看他。我在客聽看阿
嬤的獎牌,二舅則認真的跟我說那些歷史。他用淡淡的口吻說著,卻掩不住驕傲與思念。
後來,我看到二舅偷偷的在擦拭眼角的淚水。
我不知要如何化解那個情境,笨拙的取出相機,卡嚓卡嚓地拍起那些被保存著的模範阿嬤獎項。
和二舅聊天,他很少用閩南語。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因為當我是「讀書人」而特意用「國語」和我溝通。我總是想要讓他可以舒服的用閩南語和我聊天,但卻怕侵犯了他,誤以為我跟其他人一樣,因為語言來看低他。
二舅拿出他曾當選模範勞工的大合照讓我看。「那個時代,是很不容易的。我一個人出外在別的地方工作,要受到肯定真的是不容易的。全省也沒有選出幾個 …」。
很想說廢省了,可是我忍住不講。他一定不是不知道。在那樣環境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或許我的國家認同對他不過是拘泥於文字意義。
那一天,二舅遞一張在左鎮辦的西拉雅手工藝DIY傳單。「我其實也知道這些「平埔番」的事。我知道這個太晚,不然會去參加。妳看 … 」 。舅舅指著傳單認真的對我說,似乎在尋求我的肯定與認同。
我聽到這些話,心裡有些激動。但是,我沒有讓二舅知道。
莫那能用生命故事來訴說族群經驗,具有當代族群建構意涵。認同的故事敘述,應該被喚醒並傳述,轉化成身分權利訴求的力量。如果生命故事的傳述是來自祖靈智慧的教導,那麼故事的敘說,就是一種責任與義務。傳承這種看似微不足道智慧與力量,或許就是在面對族群的何去何從時,最需要繼續的堅持。
我又想起阿嬤家客廳牆上的阿公和阿嬤被翻拍加描繪後的放大黑白相片與聖母馬利亞掛在一起,雖然有一種說不出的不協調混搭。
和二舅聊天那次是我第一次用心看著阿公阿嬤。那時,心中湧起一股神聖莊嚴的感覺,彷彿整個家族的西拉雅血脈,就是這樣在阿公阿嬤凝視下而延續著。
認同,可輕可重。
別人說我長得番,個性也很番,我開始不在意。我開始喜歡自稱是不折不扣的番婆,用反諷的態度,來表明屬於我的原住民認同。
其實,一直是在國外異鄉漂流那十幾年,才很清楚知道,西拉雅早就是在我血液中紮根竄動著。不管是自我的認同或他人的認知,我是來自台灣的原住民西拉雅女子。
西拉雅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消失過一天的族群;熟番不僅和生番一樣被殖民,可悲的不過可能是因為地域關係,祖先們或在生存掙扎下,或在沒有被充分告知下,被殖民的政策把族群身分給無情的吞噬剝奪。
不管熟番們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被身體內的祖靈喚醒,共同參與屬於我們的原住民族運動,在原住民意識覺醒的洪流下,西拉雅老早就開始大聲說出還我族群身分,並且努力的透過不同形式,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與語言。
標籤: 2011第二屆-得獎作品大專暨社會
《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驗》閱讀心得
第一次聽到莫那能的名字是大學時代參與那一段風起雲湧的社運時。後來,進入台灣的族群研究領域,他的經典之作「美麗的稻穗」更是必讀之作。2009年六月,在一場要求原民會道歉其回應西拉雅族要求恢復原住民身份認定的傲慢態度的記者會中,排灣族詩人莫那能與包括我在內的平埔「番親」們站在一起,他控訴原民會的態度為「殖民買辦」心態。
我清晰記得他慷慨激昂的說:「到底誰有權利決定我是誰?」
對於莫那能,也因此多了一份感激。2010年出版了莫那能口述傳記,我迫不及待買來拜讀。一本純樸不經修飾的記錄、從個人經驗背景與人生故事,看到的不僅僅是莫那能個人經驗,也是整個台灣原住民族的一個歷史縮影。
看畢之後,抹滅不去的除了那些屬於那個年代的生命敘述,更是莫那能在記者會說的那句「到底誰有權利決定我是誰?」之迴響。
因為閱讀莫那能,我也以生命故事的書寫來進行意識覺醒後的認同革命。
我的西拉雅認同,再次被激勵。
岡仔林阿嬤家
阿嬤家位於台南縣左鎮鄉岡林村,在地人都以「岡仔林」來稱呼這個村落。從有記憶開始,我們總是說到阿嬤家而不是阿公家,因為那真的就是阿嬤的家。
小時候去阿嬤家,真的是要翻山越嶺:搭客運,換平快火車,再趕上班次很少的客運,然後從終點站岡林派出所下車開始換成徒步走,至少要走30分鐘高高低低的山路才會到。阿嬤家就是屬於那種下個大雨,來個颱風天,整個部落幾乎一定會斷電、斷交通的地方。
然而,我們一堆小孩總是期待暑假在阿嬤家渡過。大人們的默契總是讓一堆小孩集體回去山裡,像是放風一樣。過個暑假讓大家變得很野,也曬得很黑。放水牛、養山羊、捕松鼠、釣青蛙、灌蟋蟀、撿蝸牛,焢窯等,鄉下樂趣一個都沒少過。
那裡,有我最美好的童年記憶,雖然只有寒暑假可以當阿嬤的小孩。
現在已經可以開車子直接到阿嬤家。不過居住在後山的部落朋友們來到這裡,認為阿嬤家更是符合所謂的鄉下標準,比起原鄉部落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朋友形容阿嬤家是「落後」:交通不便利,自己接水管引池水,用柴燒熱水洗澡,鄰居是要隔一個山頭才有,手機則因為訊號不良需要四處「拜天公」測試訊號等。
如果要用生活條件與便利性來比較所謂的「原味」,我很驕傲的說阿嬤家是不輸給許多山地鄉區域的「落後」。這些被視為落後的象徵,正是我常引以為傲,甚至自我解讀為什麼可以那麼的被理所當然視為「部落婦女」的原因。
落後,常常是部落與原住民的代名詞。
而我,以落後象徵來證明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原味,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心態?是落後的認同?還是認同落後?
落後與進步,其實就是資本化發展的二分法。而資本化,是否也可以被用來當成漢化的具體指標之一?如果我們持續允許用落後來形容原鄉,用教育來檢視文明程度,採經濟力為進步指標,那麼這樣資本化下的「漢化」,一定不是熟番的特殊情形。
許多部落族人不僅是無法抵擋資本化,甚至常在不自覺下內化了這樣的準則。是生番也好,熟番也罷,對很多漢人來說,都只是番。而對資本化的抵擋力,不管是人是番,大概也差不了太多。
命名與被命名的權力關係
我的阿公與阿嬤兩邊家族在日治時代在種族欄位上記載都是熟。我對阿公完全沒有印象,記憶中的他只是一張小小黑白照片,再加上媽媽舅舅阿姨們形容的他。
我的阿公與阿嬤結婚後,入籍進入阿嬤家族中。我的大舅與大阿姨出生後被記載從我阿嬤姓氏「李」,但在身分上記載上並非長男與男女的身分,而是被以同居人記載。
後來阿嬤繼承家產後與阿公自立門戶,阿嬤的家產在紀錄上的戶長卻成為阿公。大舅與大阿姨從阿嬤的姓氏改成阿公的姓,在身分上也因著姓氏被塗改後,從同居人被改成為長男與長女。
看著那一頁頁的戶籍資料,發現塗改的不僅僅是姓氏與出生序所給的身分,還有族群身分。全部都是「熟」的家族,有幾個人是直接從這頁到另一頁被竄改成「福」。後來,取消種除欄的註記。種別,也從填寫「ㄧ」,蓋住到完全看不見。
我們的各種身分,就在不同的殖民政權中被定義中與被記錄,依照殖民者的慣習。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對這樣的歷史常常是後知後覺,甚至是不知不覺。
媽媽退休後就從中部搬回去住阿嬤家。在都會區生活時,謝媽媽是她較為人熟悉的代號。年輕一點在部落的人大部份都是稱呼她是買阿姨或是謝媽媽。 但是對於老一輩的村人,媽媽被稱呼的名字是日本名,音似「Mori」。這個名字是媽媽在岡林村子的唯一名字。
2009年在台南縣政府推動下去辦理西拉雅熟番登記時,我和媽媽一起看那份我手中的日據時代戶籍謄本。媽媽指著戶籍謄本中那個「盛子」說那就是她,我才發現原本那邊的確記載著「參女」,生日是與媽媽完全一樣的。
原來我漏掉這一段沒聽說過的歷史,就算手中有資料,我竟然也沒有認真看。那時才知道那幾份快被我翻到爛,並還拿來當活教材的戶籍謄本所紀錄的「買盛子」是我媽媽,而不是我自己以為是的認定那個是年幼即夭折的小孩。
阿公的西拉雅姓氏「Dagalomai」,之所以會變成「買」,是被殖民者賜予漢姓時,取短以諧音而給的漢字而來。阿嬤的「Tavli」,則轉變成百家姓中的大姓 「李」。於是,不管是買還是李,都是西拉雅大姓。
皇民教育下的「盛子」 變成國民教育下的「秀英」。至於「Moriko」 是如何變成「Mori」的?那是日本文化中很通用的用法,為了表示親切而省略「ko」只稱「Mori」而來的。
「買盛子 / Mori」唸小學時期是國民政府光復不久後,老師將她的日本名改成漢名「買秀英」。這看來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畢竟在這個漢人父權中心架構下,名字不重要,只要有跟到爸爸的家姓就好了,管這兩個同是熟番的父母是以傳統方式男方入女家的。
這樣的命名使得被命名者不得不過著一邊被性別化與漢化,另一邊在摸索尋求族群身分認同夾縫中喘息。
在˙之間—認同的尷尬
說來,其實真的有些感傷。我有阿美族的名字,反而還沒有西拉雅的名字。或許因為如此,每次談到原住民恢復傳統名字的議題時,總是忍不住要進行一陣原運正名運動歷史脈絡的說教,來隱藏自己的酸葡萄心理。
對於想要透過名字宣誓族群身分卻不可得的我來說,看到繼續使用殖民姓氏的人,不管他們是否經過思考與判斷,對我來說簡直是一種文化自殘。
我讀神學院時剛好是台灣社運風起雲湧的時期,大大小小社會事件與議題,除了成為台灣本土意識的深耕外,更讓抗爭反對不公義的精神化成具體行動。與其說那是在個人信仰上的操練,不如說正逢台灣解嚴初期,透過社會事件反省與社運參與,堅定了對上帝「道成肉身」與「定根本地」的認知。
那些社運,包含了拆除吳鳳銅像、反雛妓運動、還我土地運動、正名運動等。這些經驗,也成為與其他第四世界原住民對於宗教之於原住民壓迫與反壓迫的不同經驗之深刻對話。
台灣在一個特殊的國家認同情況中,透過信仰的反省,使基督徒在台灣原運的歷程上有些貢獻與功勞。當初宣教士到台灣,或許在殖民史是個錯誤,但也有其美麗的一部份。最近出版的西拉雅語詞彙,就是依據荷蘭時代馬太福音的記錄而來的。
原住民的語言因為福音的緣故而比較有系統性的保存下來,那些傳教士也和旅遊者一樣,透過日記與遊記撰寫方式,讓許多人得以看到被殖民政府摧殘無剩的部分傳統。
社運的參與,意外打開了我的族群身分潘朵拉之盒,意識到了屬於西拉雅的原住民族群身分。
那是一種很熟悉,卻又陌生的感覺。
殖民者在不同時代以各種辦法加速同化被統治的異族,這是世界各地幾乎是大同小異的眾所皆知的歷史。能夠被同化的就洗腦同化,不能同化的就污名化。被同化的與被污名化的原住民,都一樣是殖民者統治下的受害者。
所謂的「文明教化」,導致失根,失去族群自信,或是加入迫害者陣營去壓迫自己受苦難的族人,都是一種歷史創痛與當代悲劇。
平埔議題,沸沸揚揚。在臉書上,看到有人叫熟番的祖先起來說明為什麼當初是「加速」漢化的語言,也有多數講「國語」的 「官方認證」族群認為熟番都是講著流利閩南語,所以不是番。
部份平埔族裔或關心平埔正名的人對於這些反應常以情緒化語言嗆聲,或是自認為比現有原住民族具競爭優勢,甚至用平埔血液論戰去進行呼召。
這些都讓我覺得不安。「現有的原住民運動應該花時間在生番與熟番間製造矛盾決鬥生死,讓真正的殖民政權繼續有機會來分化台灣原住民族的族群團結嗎?」是我常常自問的。
因此面對現有官方族群的不經意奚落,雖會極力保持沈默,但常為此憤怒難眠。 被加害者成為壓迫者的幫兇的證據,就露在不經意流出的言語中。
「要注意不要步入平埔後塵…」。最近在一個原住民網絡中看到這樣的呼籲。
為什麼不一起幫忙熟番將「正義」逆轉回來?難道就在看見歷史脈絡下的熟番境遇後,可以轉過身,拍拍自己的胸脯,慶幸自己不是受害者就好?
當一些我們到底流了相同的或不相同的血液之類的基因研究報導滿天飛時,台灣國族建構的力量,是否該以原生論手法,成為國家的認同應有視野與態度?
其實,更難讓我面對的,是一種無法言傳的尷尬。這有點像是美國軍隊中先前對不同性傾向同志的規則:Don't ask. Don't tell。
一些對平埔族群比較友善之「中央認證」原住民朋友,有關熟番問題,他們不主動提,我也不會主動談,似乎有種默契,擔心這樣的問題出現是一種尷尬。
「妳到底是不是原住民,是就要勇敢的說是,不是就不是,沒有那種好像是又不是,或者覺得是卻不敢承認的空間。」 前原民會主委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曾在一個原住民場合公開問我。
我當然很清楚知道「我是誰」,也可以清楚的論辯熟番是的番的種種理由。問題是,就算我再多麼認同我血液中的族群,提出再多的歷史證據與權利論述說明,當生番與熟番沒有交集,再怎樣的吶喊說阮祖嬤是西拉雅,或是直接嗆聲說恁祖嬤是不折不扣的番婆,有用嘛?
要我面對這一類要我公開表態的問題,老實說,令我尷尬。除非你瞭解我的明白,否則討論我到底是不是番有時是尷尬的。
認同,巧妙的藏著國家、族群與性別符碼。到現在,我還是很難形容為什麼是熟悉卻陌生的認同騷動。
屬於生番與熟番的集體經驗及記憶
去年回阿嬤家,聽到二舅在客廳播放台語聖詩,我過去看看他。我在客聽看阿
嬤的獎牌,二舅則認真的跟我說那些歷史。他用淡淡的口吻說著,卻掩不住驕傲與思念。
後來,我看到二舅偷偷的在擦拭眼角的淚水。
我不知要如何化解那個情境,笨拙的取出相機,卡嚓卡嚓地拍起那些被保存著的模範阿嬤獎項。
和二舅聊天,他很少用閩南語。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因為當我是「讀書人」而特意用「國語」和我溝通。我總是想要讓他可以舒服的用閩南語和我聊天,但卻怕侵犯了他,誤以為我跟其他人一樣,因為語言來看低他。
二舅拿出他曾當選模範勞工的大合照讓我看。「那個時代,是很不容易的。我一個人出外在別的地方工作,要受到肯定真的是不容易的。全省也沒有選出幾個 …」。
很想說廢省了,可是我忍住不講。他一定不是不知道。在那樣環境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或許我的國家認同對他不過是拘泥於文字意義。
那一天,二舅遞一張在左鎮辦的西拉雅手工藝DIY傳單。「我其實也知道這些「平埔番」的事。我知道這個太晚,不然會去參加。妳看 … 」 。舅舅指著傳單認真的對我說,似乎在尋求我的肯定與認同。
我聽到這些話,心裡有些激動。但是,我沒有讓二舅知道。
莫那能用生命故事來訴說族群經驗,具有當代族群建構意涵。認同的故事敘述,應該被喚醒並傳述,轉化成身分權利訴求的力量。如果生命故事的傳述是來自祖靈智慧的教導,那麼故事的敘說,就是一種責任與義務。傳承這種看似微不足道智慧與力量,或許就是在面對族群的何去何從時,最需要繼續的堅持。
我又想起阿嬤家客廳牆上的阿公和阿嬤被翻拍加描繪後的放大黑白相片與聖母馬利亞掛在一起,雖然有一種說不出的不協調混搭。
和二舅聊天那次是我第一次用心看著阿公阿嬤。那時,心中湧起一股神聖莊嚴的感覺,彷彿整個家族的西拉雅血脈,就是這樣在阿公阿嬤凝視下而延續著。
認同,可輕可重。
別人說我長得番,個性也很番,我開始不在意。我開始喜歡自稱是不折不扣的番婆,用反諷的態度,來表明屬於我的原住民認同。
其實,一直是在國外異鄉漂流那十幾年,才很清楚知道,西拉雅早就是在我血液中紮根竄動著。不管是自我的認同或他人的認知,我是來自台灣的原住民西拉雅女子。
西拉雅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消失過一天的族群;熟番不僅和生番一樣被殖民,可悲的不過可能是因為地域關係,祖先們或在生存掙扎下,或在沒有被充分告知下,被殖民的政策把族群身分給無情的吞噬剝奪。
不管熟番們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被身體內的祖靈喚醒,共同參與屬於我們的原住民族運動,在原住民意識覺醒的洪流下,西拉雅老早就開始大聲說出還我族群身分,並且努力的透過不同形式,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與語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