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用雙語冊推sak多語言教育的實踐
用雙語冊推sak多語言教育的實踐
張學謙
「你若用in聽有ê語言講話,in會聽入去頭殼內。若用in ê母語講予in聽,遐ê話會透kah心肝內底。」
---曼德拉
台南市政府真有行動力,除了設立言論自由日,閣提出母語教育加一節的構想,che攏是值得呵咾ê做法。一個偉大的城市通重要的,著是自由的空氣,予各種無仝的思想通好佇遐交流、論辯佮對話,思想的多元化是維持民主進步的基礎。這嘛包括母語使用的自由佮母語教育人權的保障。國際的語言教育文獻攏強調語是資產,嘛是權利。
言論自由這馬已經成做共識,母語是資源,嘛是人權的觀點著較無得著夠額的推sak。增加母語節數,雖然有重要的教育意義,煞有人誤會講是意識型態作祟,講會「增加孩子壓力,並讓台南市教育水準「倒退嚕」,這款講法毋但打壓母語人權,閣否認母語是重要的教育資產,實在講,袂堪得雙語教育理論ê檢驗,嘛違背世界多語言教育的趨勢。
因為母語受踳踏造成的母語傷痕,過去捌hông當做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這馬,台灣有簽署「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這個公約變做台灣愛遵守的法律。公約的第27條有保障人民的語言人權,主張「凡有種族、宗教或語言少數團體之國家,屬於此類少數團體之人,與團體中其他分子共同享受其固有文化、信奉躬行其固有宗教或使用其固有語言之權利,不得剝奪之。」照按呢來看,反對母語教育,敢毋是剝削母語教育權,違反這個保障族群語言權利的條文?
當然反對母語教育的人,無一定有心欲剝削母語人權,in有可能是質疑母語的教育價值抑是母語教育的可行性。這2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教科文組織)佇1951年著提出回應啊,佇1953年出版的報告書《本國語佇教育中的使用》著明確ê指出學校應該用囡仔ê母語作教學語言:
「母語是教育兒童最好ê媒介是公認ê道理。心理上,母語是兒童自然而然就ē-tàng表達kah理解ê有意義ê符號。社會上,母語是兒童認同伊所屬社群成員ê一種方法。教育上,兒童以母語學習比用無熟悉ê語言khah緊。」
教科文組織m̄-nā建議初期ê教育需要使用母語,koh建議母語tī教育體制ê使用應該盡量向後延伸。教科文組織佇2003年提出《多語並存世界的教育》閣再強調母語教育佮雙語教育的必要性。世界有名的語言教育學家Garcia講:「二十一世紀教育囡仔的唯一方式,著是雙語教育。所有個囡仔不管啥物語言背景攏需要發展雙語抑是多語能力,才有法度應付二十一世紀的溝通挑戰。」母語教育成做雙語教育的核心,無教thah會使得!
針對母語優先的雙語教育發展趨勢,語言教育界嘛開始反省單語教學原則。越來越濟的語言教育學者注意著單語教學的欠缺,Cummins就批評講,單語教學原則毋但無實證研究的支持,嘛無合咱人學習的原理,閣較無符合現代對雙語、多語人心智運作的理解。Cummins主張採取雙語教學策略:「對完全倚靠單語教學方法中敨放出來,咱著會得著濟濟的語言教學機會,透過雙語教學策略,承認雙向語言轉移的現實,會當積極的促進學習轉移。」
母語優先的雙語教育閣有濟濟的好處。咱會當對語言多樣性的優點來看,雙語教育的必要性。Joshua A. Fishman(1982)講:「世界需要族群語言多樣性,才會當達到自我救贖、koh-khah有創造力,koh-khah會當確保人類問題的解決,佇物質主義橫行之下,有法度繼續人性化,嘛是為著培養人類koh-khah豐富的美學、智識kah情感的能力,會當講是為著達到人類koh-khah高的境界。」
實施母語雙語教育定定會tú著一寡實際ê限制,親像:1)欠缺教科書kah其他ê教材;2)欠缺一般ê閱讀資料;3)欠缺受過訓練ê老師;4)語詞無夠。教科文組織提出ê解決方式真a-sa-li,就是:「欠啥補啥」ê原則。干焦驚無心去推sak母語教育,若有心啥物問題攏有法度解決。
欠缺教材的問題,真好解決,其中一个辦法著是老師佮學生做伙制作雙語冊。Helot佇「兒童文學佇多語言課堂:促進多語言讀寫學習」這篇文章,講著雙語冊的好處:「雙語囡仔冊,一方面共雙語囡仔包容入來課堂上,支持in个家庭語言,另外一方面,嘛予幹焦講一款語言的學生,會當有機會接受差異的挑戰;同時,遮的雙語冊予老師一個挑戰種族中心主義的機會,克服面對in毋捌的語言的驚惶。」
佇遮,阮簡單報告佇排灣族地區國小制作雙語冊的經驗。阮的研究問題真簡單:「當老師袂曉學生家庭語言的時陣,in敢有法度佇學校推sak囡仔家庭社區的語言文化?」當然,阮認為有法度,阮攏毋捌排灣族語,所以阮揣會曉族語的社區人士來鬥相共,囡仔,老師佮社區人士做伙,制作排灣族佮華語對照的雙語繪本。透過協同教學,結合學校佮社區,阮予社區的語言文化成做學校課程中的「智識基金」,予囡仔感受著學校重視囡仔的族群語言文化。這个計畫顯示,雙語冊會當hoāⁿ過語言差異,成做無仝語言文化的橋樑。
雙語冊的應用有介濟。阮用雙語冊的方法,佇國小進行「在地為本」的讀寫教育。有的佇國小教囡仔,用七字仔寫台東的光景,有的結合藝術佮讀寫,編寫排灣族的小米繪本;閣有的用排灣族故事,編做科學教育的繪本;嘛閣有融入資訊科技,利用線頂資源來翻譯,透過雙語翻譯來學語言異同;閣有運用批判教學法,予學生自編排灣族姓名的雙語冊,用Ada的創意閱讀法,進行瞭解、解說、批判佮社會行動。
國際的語言教育趨勢是以母語做中心,進行多語言的教育。思考的重點是欲按怎予多元背景的學生會當佇學校教育中,感受著族群語言文化受尊重,欲按怎透過語言互助的精神,進行有效率的多語言的學習佮使用。簡單講,著是語言資源佮語言人權觀。其中上主要的原則著是透過母語優先的原則,追求填加式的語言教育,著是母語佮其他語言攏得著生存佮發展,無需要為著學習其他的語言,犧牲母語;反倒轉,愛透過母語的基礎,進行多語言學習。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FW: 我的通行台語詩之路 ◎李敏勇
我的通行台語詩之路 ◎李敏勇 圖◎歐笠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18/today-article1.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18/today-article1.htm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FW: 邱一帆在「台文筆會」社團的貼文
台灣,就像地形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氣候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植物个分佈樣,愛...
邱一帆 2012年4月6日 22:11
台灣,就像地形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氣候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植物个分佈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動物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族群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人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多樣正豐富,多樣正得人惜,這應該係大家在台灣島,未來个台灣國,應該看得出,共下感受得著个事實!
故所以黃先生"台語文書寫商確",其立論个錯誤---在台語文學不該書寫,文字無統一,標音無人知,無人看得識,毋好浪費時間,......,這種論調,無語言無尊卑个觀念,無語言平等觀念,也無語言文學个多元文化觀念,違反多樣性,也違反世界語言人權个普世價值!黃先生个不應該在這,黃先生个追隨者,敬仰者,崇拜者,利益者,共路者,你兜在吠麼个?火車~著啊!台灣火車,係載多元族群个人行共路个,你兜知無~~~~
反正,罵人,公然侮辱就係毋著!管你係大文學家,抑係細老百姓,共樣有罪!不管您个朋友仰般毋爽,您還係有罪,毋使顛倒來講,講去講轉您還係毋著!語言講話無對等,公然侮辱~~媒體講个花-liau,作者還係愛付責任~~
邱一帆 2012年4月6日 22:11
台灣,就像地形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氣候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植物个分佈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動物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族群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台灣就像人个分布樣愛有多樣性......!多樣正豐富,多樣正得人惜,這應該係大家在台灣島,未來个台灣國,應該看得出,共下感受得著个事實!
故所以黃先生"台語文書寫商確",其立論个錯誤---在台語文學不該書寫,文字無統一,標音無人知,無人看得識,毋好浪費時間,......,這種論調,無語言無尊卑个觀念,無語言平等觀念,也無語言文學个多元文化觀念,違反多樣性,也違反世界語言人權个普世價值!黃先生个不應該在這,黃先生个追隨者,敬仰者,崇拜者,利益者,共路者,你兜在吠麼个?火車~著啊!台灣火車,係載多元族群个人行共路个,你兜知無~~~~
反正,罵人,公然侮辱就係毋著!管你係大文學家,抑係細老百姓,共樣有罪!不管您个朋友仰般毋爽,您還係有罪,毋使顛倒來講,講去講轉您還係毋著!語言講話無對等,公然侮辱~~媒體講个花-liau,作者還係愛付責任~~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欲按怎教囡仔翻譯?
欲按怎教囡仔翻譯?最近進行翻譯教學的計畫,用翻譯的方式教囡仔製作雙語冊。當teh想欲按怎做,目前的想法是透過無仝譯本的比較,親像機器翻譯佮人工翻譯比較,囡仔翻譯佮專家翻譯的比較。我想透過這款方式囡仔會當比較台語華語的異同,應該是會當促進語言的學習轉移(transfer)。我家己咧看英語節目的時陣,有當時仔對字幕hia學著一寡語詞的用法佮意義。我相信雙語對照的譯本對語言程度應該有提升的作用。當然愛避免干焦看較捌的語言彼爿,較毋捌的著無咧看。
郭秋生1932年寫ê話
反對母語讀寫的人,有需要去看郭秋生1932年講的話,以下引自Bi-chhin:
http://blog.roodo.com/bichhin2007/archives/2887761.html
“郭秋生1932年寫ê話:
有時星光,有時月光,想講是文言文以外無文的迷夢已經打破,作中國白話文才是時代文的酣眠也好醒來了咯,……但是論者自身,怎樣照會忘記自己是特殊環境的臺灣人,無感覺到如果中國白話文這箇表現形式,在咱臺灣人竟也是一條驚人的鐵練?……四百外萬的兄弟姉妹!,過再細詳聽阮一回呼聲!,『建設臺灣話文的確是臺灣人凡有解放的先行條件』,無解開掩滯目睭的手巾,什麼光明都是黑暗,同樣無基礎滯臺灣話文一切的解放運動,都盡是無根的花欉。(註)
解放。解放。解放……,真正ê自由kap解放,tang時會來leh?
相關消息:1.政府推動去單一化國語 2.教部:國家語言法通過後,鄉土語言名稱將調整
註:秋生(郭秋生)〈再聽阮一回呼聲〉,《南音》第一卷第9、10號合刊,「臺灣話文討論欄」昭和7年(1932年)7月
15日。”
http://blog.roodo.com/bichhin2007/archives/2887761.html
“郭秋生1932年寫ê話:
有時星光,有時月光,想講是文言文以外無文的迷夢已經打破,作中國白話文才是時代文的酣眠也好醒來了咯,……但是論者自身,怎樣照會忘記自己是特殊環境的臺灣人,無感覺到如果中國白話文這箇表現形式,在咱臺灣人竟也是一條驚人的鐵練?……四百外萬的兄弟姉妹!,過再細詳聽阮一回呼聲!,『建設臺灣話文的確是臺灣人凡有解放的先行條件』,無解開掩滯目睭的手巾,什麼光明都是黑暗,同樣無基礎滯臺灣話文一切的解放運動,都盡是無根的花欉。(註)
解放。解放。解放……,真正ê自由kap解放,tang時會來leh?
相關消息:1.政府推動去單一化國語 2.教部:國家語言法通過後,鄉土語言名稱將調整
註:秋生(郭秋生)〈再聽阮一回呼聲〉,《南音》第一卷第9、10號合刊,「臺灣話文討論欄」昭和7年(1932年)7月
15日。”
"本土語言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佇1953年有一份影響著世界母語教育的文件叫做"本土語言教育"(The use of vernacular languages in education)今仔日無意中揣著這分報告。
以下是進前寫過的文章:
Unesco(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一份對語文教育有極為深遠影響的報告中,明確的指出學校應該以兒童的母語作教學語言。Unesco(1953:11)並列舉母語教育在心理、社會和教育上的功用﹕
母語是教育兒童最好的媒介是公認的道理。心理上,母語是兒童自然而然就能表達及理解的有意義的符號。社會上,母語是兒童認同所屬社群成員的一種方法。教育上,兒童以母語學習比用不熟悉的語言更快。
因此,Unesco建議兒童的識字啟蒙教育應當透過母語進行,並且建議“盡可能的延長母語教育的使用期限”。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00/000028/002897eb.pdf
以下是進前寫過的文章:
Unesco(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一份對語文教育有極為深遠影響的報告中,明確的指出學校應該以兒童的母語作教學語言。Unesco(1953:11)並列舉母語教育在心理、社會和教育上的功用﹕
母語是教育兒童最好的媒介是公認的道理。心理上,母語是兒童自然而然就能表達及理解的有意義的符號。社會上,母語是兒童認同所屬社群成員的一種方法。教育上,兒童以母語學習比用不熟悉的語言更快。
因此,Unesco建議兒童的識字啟蒙教育應當透過母語進行,並且建議“盡可能的延長母語教育的使用期限”。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00/000028/002897eb.pdf
讀寫母語佮獎賞系統ê建立
讀寫母語佮獎賞系統ê建立
這馬咱已經有各族群ê母語教育。政治大學有執行原住民母語教育ê相關空課。In誠好意,有予我機會去了解原住民母語教育佮教材編輯ê情形。
我參觀ê主要感想著是母語讀寫會當建立母語發展ê基礎佮建立母語ê獎勵系統。我去參觀ê一个假日母語班有老母綴囡仔去上母語課。我注意看伊寫ê筆記,紲驚一趒,寫了有夠功夫,進前老師教ê物件伊嘛攏會曉,閣會扳phok仔查過去寫ê筆記。
我有聽老師講有寡家長真認真學習,嘛咧學讀寫,有ê閣計畫欲去考母語認證。
我想原住民委員會若好好仔推sak母語讀寫,毋但對母語保存有幫助,閣會當培養真濟讀寫,編輯佮翻譯ê人才。讀寫毋但提升意識閣會帶來經濟利益。
這馬咱已經有各族群ê母語教育。政治大學有執行原住民母語教育ê相關空課。In誠好意,有予我機會去了解原住民母語教育佮教材編輯ê情形。
我參觀ê主要感想著是母語讀寫會當建立母語發展ê基礎佮建立母語ê獎勵系統。我去參觀ê一个假日母語班有老母綴囡仔去上母語課。我注意看伊寫ê筆記,紲驚一趒,寫了有夠功夫,進前老師教ê物件伊嘛攏會曉,閣會扳phok仔查過去寫ê筆記。
我有聽老師講有寡家長真認真學習,嘛咧學讀寫,有ê閣計畫欲去考母語認證。
我想原住民委員會若好好仔推sak母語讀寫,毋但對母語保存有幫助,閣會當培養真濟讀寫,編輯佮翻譯ê人才。讀寫毋但提升意識閣會帶來經濟利益。
FW:黃春明的台語文觀點商榷 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施炳華2011.5.30
黃春明的台語文觀點商榷
黃春明先生在國立台灣文學館的演講〈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引起蔣為文副教授的舉牌抗議,以及後續的報紙、電視報導。我看各種報導都只強調衝突的表象,沒有深入分析引起兩方面衝突的原因,因為報導者都不在現場。我當時在現場聆聽,發覺黃春明所說的「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現況」很多是他個人的主觀看法,違背事實,所以我很認真聽、認真記;要等待最後交談的時間來發問,沒想到因為發生衝突而無法發問。
我是嘉義師範學校畢業,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我研究、教學、推行台語已有二十年,也參與台語支援教師教學「鄉土語言」的輔導,並且是南一書局台語課本(1~12冊)編輯的指導教授。
黃春明先生以其文學作家、而不是以研究台語文的身份來談〈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我聽出他對這個主題並沒有深入的了解;他的論點,值得討論的有下面幾點:(以下引號內的文字是黃春明的演講原文,圓形括號內的文字是筆者所加,補足說話的文意)
1黃:語言「是在生活裡面學習。」「我們竟然把我們生活的語言要拿到課堂裡面學習。」
我的認知:若是家庭裡父母對子女都講母語、甚至教母語,台語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這麼淒慘的地步──青少年台語講不流利,也看不起台語,不想講台語。就是因為過去三、四十年來國民政府「推行國語,禁止講方言」的政策(從1956年的「全面性的說國語運動」、1963年的「中小學各科教學應一律使用國語,學生違反者依獎懲辦法處理」,一直到1987年戒嚴法解除為止),使得台灣人一般家長在家庭中對子女不常講母語,子女(學生)到學校則講華語(國語)、甚至生活中也慢慢以華語為第一語言。眼看台語將要消失了,經過眾多台灣人的爭取,才有九十年度(2001年)起的每週一節的「鄉土語言」必選課程,正式在學校教母語(包括台語、客家語、原住民語)。黃春明也提到台灣人所遭受到的語言被歧視的痛苦;但是,對於台灣人想要保存母語、台灣文化的苦心,他好像沒有感覺到。再進一步講,沒有文字化的語言的族群註定要被奴役,想要把台語提昇到語言書寫的程度,更需要在學校教。
2黃:教育部沒有準備好就在學校實施:音標不統一,「現在小孩子有課本在學校讀耶,也沒有老師,也沒有標準的音,也沒有標準的一個字,就這樣可以學下來?」「標準字沒有,有的話都是借音借字。文字也沒有統一,再來呢老師也沒有,」「你家的子女如果有在國小,或者國中唸書的,有沒有聽他們講,媽媽爸爸這個要怎麼唸?這個要怎麼講?爸爸媽媽說我們也不知道。難道這個事情是好現象嗎?」
我的認知:目前的台語文教育有教育部公佈的音標,700個字詞的常用字,有很多台語文教師,「爸爸媽媽不會唸」是因為沒有學習台語文。
台語是在長期被打壓的環境中拚命在爭取存活的空間。「鄉土語言」教學實施初期難免有些紊亂,經由專家學者的努力,總算在2006年教育部公佈「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簡稱台羅拼音);至於漢字的使用,也陸續公佈並在2009年公佈「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詞」。700字詞是常用字,算是標準字(雖然其中有少數字尚待改進),母語教學的準備也差不多了。
台語與華語(北京方言)的語音、詞彙、語法有相同的(如:我是台灣人),也有不同的(如:伊共(kā)我打。華語是:他打我。)語言有時候找不到適當的漢字來書寫,如國語「後背」,台語是「尻脊骿(kha-tsiah-phiāⁿ =肩背。古漢語「尻」,指脊骨末端,臀部)。以國語、國字為唯一標準的人看不懂「尻脊骿」、唸不出它的音,不檢討自己沒有學習,反而怪台語文,真是怪事!說話要學習,文字更要學習,不學台語文字,看不懂就說是怪字,說得過去嗎?只要想學習,看一、二次,唸一、二遍,就見怪不怪了。在台灣飽受壓抑的母語教學就像剛學走路的小孩子,一開始難免跌跌撞撞,我們要扶持他、幫助他,他才能走得穩,長大成人;如果他一跌倒,你就禁止他走路,那他就永遠不會走路,不能長大成人。
我所知道的台語教學,小學生是在很自由、遊戲中上課的──因為是規定不准考試、不算成績的教學。往往是在一課、或一個單元之後的「學習活動單」來個「╳╳遊戲」,如「找朋友」、「猜猜我是誰」等。
南一書局台語課本的編輯群,除了我是指導教授以外,主編藍淑貞是台語文學作家,曾經得過很多獎項,編輯委員都是現職國小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專業的台語素養,所編出來的台語教材,有日常生活會話、有童謠、有詩歌,是具有培養兒童說寫台語、想像力、文學寫作能力的教材。課本上雖然有羅馬字、漢字,往往只是做參考,尤其是注重聽、說的低年級,年級越高才斟酌增加字詞。
投入國小「鄉土語言」課的支援教師很多,都是經過政府機關考試認證通過的,大部份是競競業業,惟恐教不好沒了「頭路」,所以母語教學是生活化、有趣的。不是像黃春明說的「沒有教師」和台語教學一無是處。當然,也有教得不是很好的,但總不能「一竿打翻整隻船」吧!
「文字只是一種符號」,漢字是文字,羅馬字(如上文的kha-tsiah-phiāⁿ)也是文字。以上是就漢字來講,講到記音的羅馬字(或叫做白話字),從1885年的《府城教會公報》開始,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都是用羅馬字書寫台語。台語文不必然一定要用漢字,現在最通行的是「漢羅台語文」(以漢字為主,找不到適當漢字的就用羅馬字)。而黃春明的台語文只局限在漢字的標準字。
3黃:如果要在學校實施母語教育,要等準備好才來教。「一個語言、一個文字,要讓他變成大多數人(可以用),要經過一段多長的(時間)?」
我的認知:台語文已經有教育部公佈的音標,700個字詞的常用字,是他不知道或故意裝做不知道。再說如果要等到他認定的台語文字標準化的完成,才能在學校實施母語教育;到那時,台語早就被消滅了──如果只剩下簡單的幾個生活詞,如「跋倒」(pua̍h-tó)、「阿嬤」,而不能說完整的一句話,就是代表台語已經消失了。沒有語言,哪裡還有文字呢!
4「台語一鄉一腔,」「為了本土化,閩南話成為台灣話,又沒有拿出一個標準的音、字。」他舉例:「李昂是鹿港人(本名施淑端),是泉州話,我是漳州的,就是漳州話。」用閩南語寫作,「宋澤萊很早就寫了,他現在不寫了。因為我發現,他寫得很辛苦,啊我們也讀得很辛苦。」
我的認知:
(1)台語固然有不同的腔調,但是他忽略了台語演變漸漸趨向於一致的事實,我(施炳華)也是鹿港人,我寫的台語文,大家是否看得懂,可以驗證。
(2)「宋澤萊寫得很辛苦」是因為他初期寫的現象,如果繼續寫,會越寫越流利。「我們也讀得很辛苦。」是因為宋的早期寫作用字沒有像現在較有一致性,而讀者如果沒有學、不學台語文,當然是讀得很辛苦。
(3)以宋澤萊的台語文來涵蓋所有的台語文是「以一蓋全」的錯誤邏輯。
以下一一辯明:
(1)是台語的腔調差別:大概說來,台語雖然有宜蘭腔(代表純漳腔)、鹿港腔(代表純泉腔)的差別,其他地方是漳泉混合腔;但是台語的現況,由於遷居、婚姻、生活的適應、有聲媒體的影響,一、兩百年來到最近幾十年來,各種腔調慢慢地趨於一致,因此有所謂「優勢腔」的名稱,也就是大部份的人所講的,大家都聽得懂、容易溝通的一種台灣話。我本身是鹿港人,為了生活、與人談話的方便,鹿港腔也跟著人家改變,這是語言自然演變的趨勢,但各人仍多少保存他自己的腔調。黃所謂「宜蘭腔、鹿港腔不一樣,」要由此推演出「台語怎麼寫?」的結論。是昧於台語的發展演變。
用漢字書寫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同樣的文字,可以唸不同腔調的音,所以宜蘭人和鹿港人、其他地方的人都可以各自唸他們的音。如:
食 飯 配 魯 卵。
宜蘭: tsia̍h pūiⁿ phuè lóo nūi.
鹿港: tsia̍h pn̄g phèr lóo ln̄g.
台北同安腔: tsia̍h pn̄g phè lóo nn̄g.
(大稻埕區)
台語文學(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史詩等)的作品很多,全台灣各地不同腔調的作者都有,就擺在他演講的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台灣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他來這個地方演講,卻說台語沒有標準化,無法用文字(漢字)順利地寫作文學作品,等於是自己矇著眼睛說:「看不見!」「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努力完全被忽視。自由時報5,26的報導標題是「黃春明論台語文 成大教授踢館」,誰來踢館?
(2)宋澤萊的台語文屬於台語文發展史中的早期試驗作品,有他的局限,林香薇〈論宋澤萊台語詩《一枝煎匙》的用字與用詞〉(《師大學報》48卷第2期【人文與社會類】)說:
第一、宋氏的用字向來是以字源字為主;第二、宋氏較少使用方言字,所以出現頻率都偏低;第三、從〈抗暴个打貓市〉(1987)到《一枝煎匙》(2001),宋氏的標音字和標義字的使用比率大幅升高,尤其是標音字的部份。《一枝煎匙》裡詞彙選用的情形……,常常夾雜華語詞彙、文言語詞,使得文讀音語詞大量增加,尤其是華語用而台語不使用的詞彙,往往阻礙了讀者的閱讀。
從宋澤萊的〈抗暴个打貓市〉(1987年)到現在,台語文的發展已走向能順利書寫而且趨向於一致性的地步,如:
a.用漢字的一致(大多以教育部的700字詞為主)。
b.使用「漢羅台語文」(以漢字為主,找不到適當漢字的就用羅馬字)。
黃春明曾經仔細閱讀過台語文學作品嗎?有沒有真正對台語文好好研究?(
他說:「標準字沒有,有的話都是借音借字。」請問:台語「我是台灣人」是不是標準字?還是借音借字?」)不知(或故意忽略)台語及台語文的發展,而用早期的、單一作者「以一蓋全」,是違背事實的論述!
(5)獨尊統一的「國語」:「中國的幅員這麼廣大,但是,文同、文字是共通的,但是發音講話都不一樣,還是呢,要來一個標準語。……這樣小孩子學語言才方便,孩子不能太複雜。你(語言學習)不方便,反而增加了他們的一個一個學習的困難。所以北京話只有四聲嘛,陰陽上去,那這個北京話,是這樣子的。」「台灣人,為了說要重視本土的教育,……鑽到牛角尖去了。我去年到災區去表演,帶著劇團去表演。高雄縣的六龜國中,有閩南人,有客家人,還有原住民,還要學英文。這裡是閩南話,……這邊就客家話,那邊是原住民。我想,學生會瘋掉。也真的是很了不起。怎麼搞成這樣呢?教育搞成這樣?」蘇貞昌當屏東縣長時是母語教育最有希望、最成功的時期,由黃春明上面的話可以證明。學說自己的母語怎麼會「瘋掉」?如果能夠再學別人的母語,增加溝通的機會,更能促進不同族群的和諧,不是很好嗎?但是,他卻從反面來說「教育搞成這樣?」1996年的《世界語言權利宣言》(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Linguistic Rights)支持語言權利,特別是瀕危語言的語言權利。傳承母語,維護少數族群的語言權利,是符合國際潮流的語言權利;這樣的觀念是不存在他心中的,他心中只有統一的「國語」。
結論:
黃春明先生曾是有名的鄉土文學作家,受到一般人的景仰;但是在「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議題上,他似乎被擺錯了位置。他的觀點是:獨尊統一的「國語」,說、寫原住民語、客語、台語是徒增混亂;完全忽視台語及台語文的發展及台語文教育的事實;全盤否定了台灣人幾十年來在艱困的環境中為保存母語所作的努力與對未來的希望:以致於引起抗議、「台灣人」卻用「國語」飆「五字經」的國罵,使兩造(應該是三造,「百年小說」卻沒有台語小說,而莫明其妙地加入〈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的議題)都受傷的憾事,誰之過?
各人有各人的觀察點與認知,無法強同;但是黃春明先生是站在台上對著大家說:台語文沒有標準化,用文字寫(並且台語文只限於用漢字)很難看得懂、最好都是用華文寫。其影響力相當大(按照主辦單位的計畫,這是全程錄影,要讓有興趣者事後在網路上隨時點看的),蔣為文認為他扭曲了整個台語文書寫及教育,忍不住才舉牌抗議。
「事無兩造之詞,則獄有偏聽之惑」,當學界、媒體都一致譴責蔣為文時,我覺得有必要把現場黃春明所說的重點以及「我的認知」說清楚,請大家平心靜氣地作一個公評。
我最後再強調: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要素,語言若消失,文化就不存在,那個族群也就消失了。原住民是最好的見證;所以現在的原住民也要用他們的語言文字來記錄他們的心聲、他們的文化。台灣人忍心見到母語、台灣文化消失嗎?
黃春明先生在國立台灣文學館的演講〈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引起蔣為文副教授的舉牌抗議,以及後續的報紙、電視報導。我看各種報導都只強調衝突的表象,沒有深入分析引起兩方面衝突的原因,因為報導者都不在現場。我當時在現場聆聽,發覺黃春明所說的「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現況」很多是他個人的主觀看法,違背事實,所以我很認真聽、認真記;要等待最後交談的時間來發問,沒想到因為發生衝突而無法發問。
我是嘉義師範學校畢業,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我研究、教學、推行台語已有二十年,也參與台語支援教師教學「鄉土語言」的輔導,並且是南一書局台語課本(1~12冊)編輯的指導教授。
黃春明先生以其文學作家、而不是以研究台語文的身份來談〈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我聽出他對這個主題並沒有深入的了解;他的論點,值得討論的有下面幾點:(以下引號內的文字是黃春明的演講原文,圓形括號內的文字是筆者所加,補足說話的文意)
1黃:語言「是在生活裡面學習。」「我們竟然把我們生活的語言要拿到課堂裡面學習。」
我的認知:若是家庭裡父母對子女都講母語、甚至教母語,台語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這麼淒慘的地步──青少年台語講不流利,也看不起台語,不想講台語。就是因為過去三、四十年來國民政府「推行國語,禁止講方言」的政策(從1956年的「全面性的說國語運動」、1963年的「中小學各科教學應一律使用國語,學生違反者依獎懲辦法處理」,一直到1987年戒嚴法解除為止),使得台灣人一般家長在家庭中對子女不常講母語,子女(學生)到學校則講華語(國語)、甚至生活中也慢慢以華語為第一語言。眼看台語將要消失了,經過眾多台灣人的爭取,才有九十年度(2001年)起的每週一節的「鄉土語言」必選課程,正式在學校教母語(包括台語、客家語、原住民語)。黃春明也提到台灣人所遭受到的語言被歧視的痛苦;但是,對於台灣人想要保存母語、台灣文化的苦心,他好像沒有感覺到。再進一步講,沒有文字化的語言的族群註定要被奴役,想要把台語提昇到語言書寫的程度,更需要在學校教。
2黃:教育部沒有準備好就在學校實施:音標不統一,「現在小孩子有課本在學校讀耶,也沒有老師,也沒有標準的音,也沒有標準的一個字,就這樣可以學下來?」「標準字沒有,有的話都是借音借字。文字也沒有統一,再來呢老師也沒有,」「你家的子女如果有在國小,或者國中唸書的,有沒有聽他們講,媽媽爸爸這個要怎麼唸?這個要怎麼講?爸爸媽媽說我們也不知道。難道這個事情是好現象嗎?」
我的認知:目前的台語文教育有教育部公佈的音標,700個字詞的常用字,有很多台語文教師,「爸爸媽媽不會唸」是因為沒有學習台語文。
台語是在長期被打壓的環境中拚命在爭取存活的空間。「鄉土語言」教學實施初期難免有些紊亂,經由專家學者的努力,總算在2006年教育部公佈「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簡稱台羅拼音);至於漢字的使用,也陸續公佈並在2009年公佈「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詞」。700字詞是常用字,算是標準字(雖然其中有少數字尚待改進),母語教學的準備也差不多了。
台語與華語(北京方言)的語音、詞彙、語法有相同的(如:我是台灣人),也有不同的(如:伊共(kā)我打。華語是:他打我。)語言有時候找不到適當的漢字來書寫,如國語「後背」,台語是「尻脊骿(kha-tsiah-phiāⁿ =肩背。古漢語「尻」,指脊骨末端,臀部)。以國語、國字為唯一標準的人看不懂「尻脊骿」、唸不出它的音,不檢討自己沒有學習,反而怪台語文,真是怪事!說話要學習,文字更要學習,不學台語文字,看不懂就說是怪字,說得過去嗎?只要想學習,看一、二次,唸一、二遍,就見怪不怪了。在台灣飽受壓抑的母語教學就像剛學走路的小孩子,一開始難免跌跌撞撞,我們要扶持他、幫助他,他才能走得穩,長大成人;如果他一跌倒,你就禁止他走路,那他就永遠不會走路,不能長大成人。
我所知道的台語教學,小學生是在很自由、遊戲中上課的──因為是規定不准考試、不算成績的教學。往往是在一課、或一個單元之後的「學習活動單」來個「╳╳遊戲」,如「找朋友」、「猜猜我是誰」等。
南一書局台語課本的編輯群,除了我是指導教授以外,主編藍淑貞是台語文學作家,曾經得過很多獎項,編輯委員都是現職國小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專業的台語素養,所編出來的台語教材,有日常生活會話、有童謠、有詩歌,是具有培養兒童說寫台語、想像力、文學寫作能力的教材。課本上雖然有羅馬字、漢字,往往只是做參考,尤其是注重聽、說的低年級,年級越高才斟酌增加字詞。
投入國小「鄉土語言」課的支援教師很多,都是經過政府機關考試認證通過的,大部份是競競業業,惟恐教不好沒了「頭路」,所以母語教學是生活化、有趣的。不是像黃春明說的「沒有教師」和台語教學一無是處。當然,也有教得不是很好的,但總不能「一竿打翻整隻船」吧!
「文字只是一種符號」,漢字是文字,羅馬字(如上文的kha-tsiah-phiāⁿ)也是文字。以上是就漢字來講,講到記音的羅馬字(或叫做白話字),從1885年的《府城教會公報》開始,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都是用羅馬字書寫台語。台語文不必然一定要用漢字,現在最通行的是「漢羅台語文」(以漢字為主,找不到適當漢字的就用羅馬字)。而黃春明的台語文只局限在漢字的標準字。
3黃:如果要在學校實施母語教育,要等準備好才來教。「一個語言、一個文字,要讓他變成大多數人(可以用),要經過一段多長的(時間)?」
我的認知:台語文已經有教育部公佈的音標,700個字詞的常用字,是他不知道或故意裝做不知道。再說如果要等到他認定的台語文字標準化的完成,才能在學校實施母語教育;到那時,台語早就被消滅了──如果只剩下簡單的幾個生活詞,如「跋倒」(pua̍h-tó)、「阿嬤」,而不能說完整的一句話,就是代表台語已經消失了。沒有語言,哪裡還有文字呢!
4「台語一鄉一腔,」「為了本土化,閩南話成為台灣話,又沒有拿出一個標準的音、字。」他舉例:「李昂是鹿港人(本名施淑端),是泉州話,我是漳州的,就是漳州話。」用閩南語寫作,「宋澤萊很早就寫了,他現在不寫了。因為我發現,他寫得很辛苦,啊我們也讀得很辛苦。」
我的認知:
(1)台語固然有不同的腔調,但是他忽略了台語演變漸漸趨向於一致的事實,我(施炳華)也是鹿港人,我寫的台語文,大家是否看得懂,可以驗證。
(2)「宋澤萊寫得很辛苦」是因為他初期寫的現象,如果繼續寫,會越寫越流利。「我們也讀得很辛苦。」是因為宋的早期寫作用字沒有像現在較有一致性,而讀者如果沒有學、不學台語文,當然是讀得很辛苦。
(3)以宋澤萊的台語文來涵蓋所有的台語文是「以一蓋全」的錯誤邏輯。
以下一一辯明:
(1)是台語的腔調差別:大概說來,台語雖然有宜蘭腔(代表純漳腔)、鹿港腔(代表純泉腔)的差別,其他地方是漳泉混合腔;但是台語的現況,由於遷居、婚姻、生活的適應、有聲媒體的影響,一、兩百年來到最近幾十年來,各種腔調慢慢地趨於一致,因此有所謂「優勢腔」的名稱,也就是大部份的人所講的,大家都聽得懂、容易溝通的一種台灣話。我本身是鹿港人,為了生活、與人談話的方便,鹿港腔也跟著人家改變,這是語言自然演變的趨勢,但各人仍多少保存他自己的腔調。黃所謂「宜蘭腔、鹿港腔不一樣,」要由此推演出「台語怎麼寫?」的結論。是昧於台語的發展演變。
用漢字書寫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同樣的文字,可以唸不同腔調的音,所以宜蘭人和鹿港人、其他地方的人都可以各自唸他們的音。如:
食 飯 配 魯 卵。
宜蘭: tsia̍h pūiⁿ phuè lóo nūi.
鹿港: tsia̍h pn̄g phèr lóo ln̄g.
台北同安腔: tsia̍h pn̄g phè lóo nn̄g.
(大稻埕區)
台語文學(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史詩等)的作品很多,全台灣各地不同腔調的作者都有,就擺在他演講的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台灣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他來這個地方演講,卻說台語沒有標準化,無法用文字(漢字)順利地寫作文學作品,等於是自己矇著眼睛說:「看不見!」「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努力完全被忽視。自由時報5,26的報導標題是「黃春明論台語文 成大教授踢館」,誰來踢館?
(2)宋澤萊的台語文屬於台語文發展史中的早期試驗作品,有他的局限,林香薇〈論宋澤萊台語詩《一枝煎匙》的用字與用詞〉(《師大學報》48卷第2期【人文與社會類】)說:
第一、宋氏的用字向來是以字源字為主;第二、宋氏較少使用方言字,所以出現頻率都偏低;第三、從〈抗暴个打貓市〉(1987)到《一枝煎匙》(2001),宋氏的標音字和標義字的使用比率大幅升高,尤其是標音字的部份。《一枝煎匙》裡詞彙選用的情形……,常常夾雜華語詞彙、文言語詞,使得文讀音語詞大量增加,尤其是華語用而台語不使用的詞彙,往往阻礙了讀者的閱讀。
從宋澤萊的〈抗暴个打貓市〉(1987年)到現在,台語文的發展已走向能順利書寫而且趨向於一致性的地步,如:
a.用漢字的一致(大多以教育部的700字詞為主)。
b.使用「漢羅台語文」(以漢字為主,找不到適當漢字的就用羅馬字)。
黃春明曾經仔細閱讀過台語文學作品嗎?有沒有真正對台語文好好研究?(
他說:「標準字沒有,有的話都是借音借字。」請問:台語「我是台灣人」是不是標準字?還是借音借字?」)不知(或故意忽略)台語及台語文的發展,而用早期的、單一作者「以一蓋全」,是違背事實的論述!
(5)獨尊統一的「國語」:「中國的幅員這麼廣大,但是,文同、文字是共通的,但是發音講話都不一樣,還是呢,要來一個標準語。……這樣小孩子學語言才方便,孩子不能太複雜。你(語言學習)不方便,反而增加了他們的一個一個學習的困難。所以北京話只有四聲嘛,陰陽上去,那這個北京話,是這樣子的。」「台灣人,為了說要重視本土的教育,……鑽到牛角尖去了。我去年到災區去表演,帶著劇團去表演。高雄縣的六龜國中,有閩南人,有客家人,還有原住民,還要學英文。這裡是閩南話,……這邊就客家話,那邊是原住民。我想,學生會瘋掉。也真的是很了不起。怎麼搞成這樣呢?教育搞成這樣?」蘇貞昌當屏東縣長時是母語教育最有希望、最成功的時期,由黃春明上面的話可以證明。學說自己的母語怎麼會「瘋掉」?如果能夠再學別人的母語,增加溝通的機會,更能促進不同族群的和諧,不是很好嗎?但是,他卻從反面來說「教育搞成這樣?」1996年的《世界語言權利宣言》(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Linguistic Rights)支持語言權利,特別是瀕危語言的語言權利。傳承母語,維護少數族群的語言權利,是符合國際潮流的語言權利;這樣的觀念是不存在他心中的,他心中只有統一的「國語」。
結論:
黃春明先生曾是有名的鄉土文學作家,受到一般人的景仰;但是在「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議題上,他似乎被擺錯了位置。他的觀點是:獨尊統一的「國語」,說、寫原住民語、客語、台語是徒增混亂;完全忽視台語及台語文的發展及台語文教育的事實;全盤否定了台灣人幾十年來在艱困的環境中為保存母語所作的努力與對未來的希望:以致於引起抗議、「台灣人」卻用「國語」飆「五字經」的國罵,使兩造(應該是三造,「百年小說」卻沒有台語小說,而莫明其妙地加入〈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的議題)都受傷的憾事,誰之過?
各人有各人的觀察點與認知,無法強同;但是黃春明先生是站在台上對著大家說:台語文沒有標準化,用文字寫(並且台語文只限於用漢字)很難看得懂、最好都是用華文寫。其影響力相當大(按照主辦單位的計畫,這是全程錄影,要讓有興趣者事後在網路上隨時點看的),蔣為文認為他扭曲了整個台語文書寫及教育,忍不住才舉牌抗議。
「事無兩造之詞,則獄有偏聽之惑」,當學界、媒體都一致譴責蔣為文時,我覺得有必要把現場黃春明所說的重點以及「我的認知」說清楚,請大家平心靜氣地作一個公評。
我最後再強調: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要素,語言若消失,文化就不存在,那個族群也就消失了。原住民是最好的見證;所以現在的原住民也要用他們的語言文字來記錄他們的心聲、他們的文化。台灣人忍心見到母語、台灣文化消失嗎?
教人罵人?
http://tw.news.yahoo.com/%E4%BA%BA%E6%A0%BC%E8%A9%86%E6%AF%80-%E6%9C%89%E6%AF%94-%E5%B9%B9-%E6%9B%B4%E6%B1%99%E7%A9%A2%E7%9A%84%E7%8E%A9%E6%84%8F-%E5%BC%B5%E5%A4%A7%E6%98%A5-%E6%88%91%E4%B8%8D%E6%9C%83%E7%BD%B5%E8%94%A3%E7%8B%97%E9%9B%9C%E7%A2%8E-213000298.html
我看這個新聞感覺真趣味,報紙chit-ma 嘛有teh教人按怎罵,佇報紙的鼓吹之下,罵人kai3像變做誠高貴的行為,當然前提是這个人所講的話真可惡,所以嘛免管憲法、法律保障人的尊嚴,人格完整,只要咱be爽、凍袂牢,免客氣,只要喙開開,啥物垃圾話做你講。這有影是真好的品格教育。紲落凡勢愛推動立法共即呢好的道德,訂做法律毋但罵人袂使定罪,若因為性地傷好,無彼號勇氣去罵人,國家有義務替伊倩一个罵人專家,替伊出氣,hông罵的人當然嘛會當罵倒轉來,國家同時愛設立一个相罵裁判,罵輸的人愛出倩人相罵佮裁判的費用。這个方法若實施落去,相信咱罵人的功力,一定變做世界第一等。當然頭一步是愛建立罵人專家人才資料庫,我看下面職分報紙已經有袂少人選啊。職分名單有一个問題,著是欠原住民語,客語佮台語的專家。毋過我相信國家若有決心beh做,應屆真緊著會當揣著袂少的人才。按呢咱的品格教育閣會當佮母語教育結合做伙,抑是講"統整"做伙,嘛符合9年一貫教育的精神。今仔日是囡仔節,逐家著好好仔教囡仔,三不五時著加罵幾句啊,才袂罵輸人,毋但了錢,閣失面子。
我看這個新聞感覺真趣味,報紙chit-ma 嘛有teh教人按怎罵,佇報紙的鼓吹之下,罵人kai3像變做誠高貴的行為,當然前提是這个人所講的話真可惡,所以嘛免管憲法、法律保障人的尊嚴,人格完整,只要咱be爽、凍袂牢,免客氣,只要喙開開,啥物垃圾話做你講。這有影是真好的品格教育。紲落凡勢愛推動立法共即呢好的道德,訂做法律毋但罵人袂使定罪,若因為性地傷好,無彼號勇氣去罵人,國家有義務替伊倩一个罵人專家,替伊出氣,hông罵的人當然嘛會當罵倒轉來,國家同時愛設立一个相罵裁判,罵輸的人愛出倩人相罵佮裁判的費用。這个方法若實施落去,相信咱罵人的功力,一定變做世界第一等。當然頭一步是愛建立罵人專家人才資料庫,我看下面職分報紙已經有袂少人選啊。職分名單有一个問題,著是欠原住民語,客語佮台語的專家。毋過我相信國家若有決心beh做,應屆真緊著會當揣著袂少的人才。按呢咱的品格教育閣會當佮母語教育結合做伙,抑是講"統整"做伙,嘛符合9年一貫教育的精神。今仔日是囡仔節,逐家著好好仔教囡仔,三不五時著加罵幾句啊,才袂罵輸人,毋但了錢,閣失面子。
抗議語言歧視的感想
台灣理性辯論的公共領域實在真欠缺,特別是報紙干焦注意有刺激性的新聞,新聞背後的議題探討,真罕得看著。
蔣為文教授抗議歧視母語讀寫的事件,新聞界除了自由時報捌佇副刊刊登母語讀寫相關議題,伸的大概無甚物咧注意。講實在的媒體水準實在有夠低。看in訪問的"文學家",大家講的話袂輸兄弟仝款,有的講若是我絕對罵比xx閣較歹聽,看in氣kah欲死,老實講,誠爽!
另外,我嘛真佩服蔣教授一個人會當予in遐濟人氣kah牙仔歪歪(用牙毋是齒,無了解的人,會當參考陳冠學的解說),看著按呢,仝款真爽。
毋過,我嘛看in袂起,因為蔣教授不止一擺請in辯論,in煞攏激恬恬,無彼个勇氣接收理性辯論,干焦覕佇新聞媒體後壁,佇遐喝講好膽你著過來,我一定罵比伊閣較歹聽一百萬倍,這著是我看袂起in的原因。
蔣為文教授抗議歧視母語讀寫的事件,新聞界除了自由時報捌佇副刊刊登母語讀寫相關議題,伸的大概無甚物咧注意。講實在的媒體水準實在有夠低。看in訪問的"文學家",大家講的話袂輸兄弟仝款,有的講若是我絕對罵比xx閣較歹聽,看in氣kah欲死,老實講,誠爽!
另外,我嘛真佩服蔣教授一個人會當予in遐濟人氣kah牙仔歪歪(用牙毋是齒,無了解的人,會當參考陳冠學的解說),看著按呢,仝款真爽。
毋過,我嘛看in袂起,因為蔣教授不止一擺請in辯論,in煞攏激恬恬,無彼个勇氣接收理性辯論,干焦覕佇新聞媒體後壁,佇遐喝講好膽你著過來,我一定罵比伊閣較歹聽一百萬倍,這著是我看袂起in的原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