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張學謙。2009。多元承認化解台灣語言衝突。《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第三期,頁16-25。

多元承認化解臺灣語言衝突*

張學謙
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1. 前言
新台灣語言地位規劃主要是ui3語言同化轉向語言多元論。簡單來講,就是ui3單數到複數e5『國語』政策。語言同化政策要求所有e5人民不管伊e5族群背景,long2愛講主流語言,政策後果定定是弱勢族群語言死亡。語言多元論著承認各種語言團體e5尊嚴,hou7 in官方語言地位,而且賦予各族群維繫其母語e5權利,親像比利時、瑞士、新加坡kap芬蘭等國(Cobarrubias 1983)。
ChiaN5百年來,台灣接受過兩擺e5國語(日語、華語)單語同化政策。這兩擺國語政策long2採取獨尊國語、壓制本土語言e5語言歧視政策,造成本土語言面臨絕種e5危機。Chit-ma2新台灣e5語言政策beh做e5 khang-khoe3著是拍倒語言歧視主義,賦予台灣族群語言平等地位,以促進本土語言復振為首要e5目標。本文按算beh ui3語言復振kap語言人權e5觀點,分析台灣國語政策e5演變方向、伊e5意識形態kap造成e5社會語言後果。

2. 中國化語言政策kap對本土語言e5影響

簡單來講,國民黨e5語言政策著是語言同化主義kap語言歧視主義e5化身。國民黨e5國語政策是改變台灣人身份認同e5同化工具。對國民黨來說,語言e5統一是文化統一e5前提,各族群e5語言文化愛規個消滅才算同化成功。語言政策背後e5動機真明顯e5著是語言同化,要求所有e5人民long2愛講國語,對台灣各族群語言e5態度就是『按算beh語言屠殺』,來達成將台灣人同化做中國人e5目的(張學謙 2005a)。國民黨政府根據語言作歧視性e5資源kap權力分配,華語獨佔所有e5資源,霸佔官方使用e5領域,本土語言應該e5資源kap權利完全被剝奪。這種獨尊華語、壓制本土語言e5語言歧視主義,造成本土語言嚴重e5流失,同時ma7造成臺灣的語言衝突(張學謙 2000)。

國民黨e5語言規劃取向是ka7本土語言當做應當量早去除e5“問題”ah是講”“阻礙”。為著beh合理化對本土語言e5壓制,本土語言被視為國家統一、華語學習以及社會凝聚e5障礙。獨尊國語e5語言政策透過處罰、獎賞kap意識形態e5推行,建立起台灣e5語言分班制(Skutnabb-Kangas 2000)。母語透過污名化e5過程,被看作是阻礙、缺陷,而不是資源,變成無價值、hong5看be7起e5後段班語言;國語soa3 hong5美化、獎賞,成做唯一有價值e5語言資源,是地位、權勢e5象徵,是前段班e5語言。教育e5語言歧視主義ma7 hou7受害者內化統治者e5『歧視(族語)e5意識形態』(Dorian 1998)。弱勢語言因為語言歧視,soa3放棄族群語言e5現象定定出現。Ti7這種鄙視母語e5環境下,語言教育e5結果定著是削減式e5,規個語言教育過程著是“按怎學習國語,be7記得母語”e5過程(Mair 2007)。

3. 語言歧視kap語言流失

國民黨獨尊華語、壓制本土語言e5語言政策造成本土語言嚴重e5流失。根據鄭良偉(1990)e5觀察,台灣人母語滅種e5徵兆,表現在母語使用e5人口減少、母語使用e5場合縮減以及使用母語e5能力減退。族群語言流失是臺灣各族群普遍e5現象。2005年阮ti7台東池上地區調查家庭語言使用e5情形,顯示國語已經成做台灣各族群家庭e5主要語言(張學謙、林芳蓉 2005)。89.4%客家家長選擇以國語kah家己e5囝仔溝通,kan-ta 7.9% e5家長會選擇使用客語溝通。福佬族群中,有將近86.4% e5家長會以國語kah家己e5囝仔溝通;有將近94.0% e5原住民家長會選擇以國語kah家己e5囝仔溝通。若是講厝裡以國語做主要e5溝通語言就送『國語家庭』e5旗仔,chit-ma2 e5池上,恐驚規個臺灣ma7 kang7-khoan2,插滿『國語家庭』e5旗仔,ti7 家庭內咱e5母語愈來愈惦靜無聲、咱e5後一代koh無久著會long2變作『國語人』, in kam2聽有阿公、阿媽、祖先teh講e5 話leh!

中國化e5單語同化政策是台灣語言流失最主要e5罪魁禍首。黃純敏(1998)認為台灣本土族群語言急劇流失、瀕臨死亡e5原因,並m7是因為chia e5語言無功能ah是父母無責任感,主要是因為『獨尊國語』e5語言政策所造成e5。

4. 當前語言政策e5發展方向﹕語言平等與語言復振

1987年解嚴之後e5語言政策是對進前不當語言政策e5反彈,beh糾正過去e5錯誤。目前語言政策主要發展方向e7-tang3整理做以下幾點(Scott & Tiun 2007)﹕
l 承認本土語言為合法、有效e5溝通kap表達工具;
l Ui3“語言為問題”轉為“語言為權利”e5政策取向;
l 承認保存kap復興本土語言kap文化e5必要性;
l Ui3同化政策轉為多元開放kap多元文化政策;
l 本土語言成做社會政治和解e5方法。
追求語言平等kap語言復振應該是當前語言政策e5社會目標。具體e5政策主張可以語言平等法為代表。語言平等法草案明訂並保障十四種國家語言e5語言權利。語言平等法大體上是根據客委會e5『語言公平法』落去修改,『強調語言平等、語言支持、以及語言交流,特別是少數族群語言ti7公共領域e5接近權,譬如國家必須提供媒體e5支持、公務人員e5語言能力、以及母語受教權。』(施正鋒 2004﹕172)。不過,目前立法保障語言權利e5相關工作並不順利。

為什麼beh追求語言平等以及語言權利e5法制化leh?主要是為著beh透過語言人權e5保障,促進各族群語言e5延續力。因為語言人權普遍e5遭受thun2踏,世界各地e5弱勢族群語言,long2面臨滅絕e5危機。Ti7這種情況之下,弱勢族群定定透過爭取『語言人權』(language rights),來糾正語言歧視主義所產生e5『語言冤屈』(language wrongs)。語言人權e5觀點,e7-tang3重新定位語言規劃e5目的,將語言規劃ui3不平等e5規劃,轉換做邁向語言平等e5規劃。An2-ne,著有可能扭轉語言流失e5趨勢,形成添加式e5雙語現象,著是母語kap第二語言同時得著保存kap發展。

賦予各族群語言國家語言地位,e7-tang3提升弱勢族群e5語言活力,促進語言保存。官方地位提供語言制度性e5支持,e7-tang3確保語言使用e5權利,對弱勢語言保存,極為重要。一個語言得著官方承認至少有三種好處﹕a)溝通便利;b)象徵確立(symbolic affirmation)﹕母語受尊重,e7-tang3提升自我價值,增進主體性,得著氣力;c)鞏固認同(identity promotion)﹕語言是認同e5主要核心,公開承認語言e7-tang3提升族群e5延續力(Patten 2001﹕695-97)。

5. 語言權利立法e5爭議

語言平等法標誌著台灣語言政策邁入尊重語言權利e5新紀元。可惜語言平等法e5推動並無順利,一推出就有be7少反對e5聲音。Chia e5反對意見e7-tang3歸納做以下幾種(張學謙 2005a)﹕
l 認為語言平等法是為beh消滅「國語」,以達到「去中國化」e5目的;
l 質疑語言平等e5可能性﹕語言之間勢力kap地位無kang5,無可能平等;
l 認為語言平等法無法實施,國家語言傷che7,會造成社會負擔;
l 語言平等法beh消滅“國語”,無“國語”會造成溝通障礙。

Chia e5反對意見主要是企ti7單一官方語言e5立場,批評語言平等無可能、無必要以及意識形態做怪。『去中國化』e5指控蘊涵著以中國做中心,將台灣語言政策e5多元化發展抹烏。譬如講母語教育著定定hong5當做『去中國化』e5具體表現。An2-ne e5指責是以政治意識形態凌駕語言人權e5思考。台灣e5母語教育政策是根據語言是一種權利e5觀點。瞿海源et al.(2004﹕72)e5《台灣民眾e5社會意向2004》bat調查一般民眾對學校母語教育e5看法,結果發現有六成五e5民眾支持學校e5母語教育,其中客家人最支持,高達74%。消滅“國語”kap『去中國化』e5指控kang5-khoan2是無根據e5話,無認清強調平等尊嚴、重視人權才是新台灣語言規劃e5方向,koh-khah m7著e5所在是錯誤e5認為華語kap母語一定是零合e5關係,無法同時兼顧。

受著長期e5單語政策e5影響,be7少人叫是官方語言kan-ta e7-tang3一個,無著是認為多種官方語言有造成族群分歧、社會動蕩、不利溝通等e5不良後果。Chia e5講法kang5-khoan2是無影無跡e5代志。譬如講印度著ka7 22種區域語言訂做官方語言(張學謙 2006)。印度e5經驗顯示透過語言同化政策,無beh承認少數族群語言地位,m7-na7無法度達成共同意識,避免衝突,反倒轉,會造成弱勢族群e5疏離感kap不滿。透過承認各族群語言地位、賦予各族群語言權利chiah e7-tang3促進台灣e5族群和解kap語言和平。

多元語言政策kam2無法度實施?芬蘭境內講瑞典語e5人口無到芬蘭人口e5 10%,m7-koh kap芬蘭語kang5-khoan2並列做官方語言。雖然這二個族群人口比例相差真che7,m7-koh這兩種語言有絕對平等e5地位。根據芬蘭憲法e5規定,公民有權ti7法院、公共行政機關及向國家機構使用伊e5族群語言(芬蘭語ah是瑞典語),不管所在地e5官方語言是叨一種(張學謙 2005b)。瑞典人e7-tang3以母語接受自幼稚園到大學e5教育。1987年紐西蘭e5毛利語成做紐西蘭唯一e5法定官方語言,in e5人口只佔紐西蘭人口e5 10%,40幾萬人。Chia e5少數族群long2 e7-tang3得著官方語言e5地位,台灣e5客家話、原住民語、福佬話為啥麼無法度得著官方語言e5地位?多元語言政策做be7來m7是好e5藉口。世界上大概有四分之一e5國家有不止一種官方語言,譬如講﹕南非憲法承認11種官方語言;瑞士以法語、德語、義大利語kap羅曼西語為官方語言(施正鋒、張學謙 2003)。這種以多元主義e5多官方語言政策就是台灣所應該追求e5語言承認模式。

一個無語言公平、平等的尊嚴的社會,需要追求語言解放、爭取語言人權。語言解放著是透過政治kap語言規劃來提升受壓迫語言地位的運動。若無平等尊嚴、多元承認,臺灣的語言衝突真oh得解決。咱m7免驚語言衝突,衝突並m7是完全無積極e5意義,語言歧視引起e5語言衝突背後定定是追求語言公平kap語言權利e5動機,若是成功,定定會帶來koh-khah合理、公平的社會結構(Nelde 1997)。

6. 結論與建議

本文ui3語言復振kap語言人權e5觀點,提出多元承認、平等尊嚴的觀點,來當作化解臺灣語言衝突、邁向語言和平的政策。台灣語言政策e5變遷、意識形態e5轉變及其社會語言影響,e7-tang3歸納如下﹕
l Ui3過去e5單一國語過渡到多元國語;
l 以語言權利取代過去e5語言冤屈;
l 去除語言歧視政策,追求語言公平;
l 化解社會語言衝突,追求語言和平;
l Ui3同化主義轉變做多元文化主義;
l 削減式轉變做添加式e5雙語現象。
台灣語言政策e5變遷猶koh teh進行當中,雖然ti7態度上慢慢仔ui3語言同化轉向語言多元論,m7-koh語言政策e5多元化猶未完成法制化e5工作。缺乏制度化e5保障,kan-ta有『多元文化主義』、『語言多元論』e5觀念,對本土語言保存恐驚無啥麼幫助。台灣政府應當更加積極來起造多族群、多語言e5國家語言政策。特別是愛積極為政策辯護,大力宣傳本土語言復興e5重要,強調本土語言e5永續生存,hou7多語現象成做台灣認同e5重要標記,咱臺灣che7-che7種e5語言ma7愛成做社會、文化、經濟kap教育上e5資本。

參考書目
施正鋒、張學謙。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前衛。
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學謙、林芳蓉。2005。《結合社區與學校推展客語計劃》。客委會結案報告。
張學謙。2000。〈母語教育e趨勢kap基礎概念:拍倒語言歧視建立母語教育〉, Taiwanese Collegian 22期。Denton, TX, U.S.A.
張學謙。2005a。〈從『中國化』到『多元化』e5台灣語文政策:語言生態e5觀點〉。《中華文化與台灣本土化研討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勤僕樓國際會議廳。94年10月15-16日。頁155-180。
張學謙。2005b。〈邁向多元化e5台灣國家語言政策〉。《語言政策e5多元文化思考研討會》。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94年10月22日。頁59-64。
張學謙。2006。〈印度e5官方語言地位規劃﹕第八附則與語言承認〉。《台灣國際研究季刊》2(4)﹕131-68。
張學謙。2007。〈從單數到複數e5『國語』﹕多元化e5台灣國語政策〉。台灣社會轉型系列論壇:從「國語政策」到「多元文化政策」學術研討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7/4/28。
黃純敏。1998。〈社會重構法與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11。
鄭良偉,1990,《演變中e5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
瞿海源、傅仰止、伊慶春、章英華、張晉芬。2005。《台灣民眾e5社會意向2004》。臺北:巨流出版公司。
Cobarrubias, J. 1983. “Ethical Issues in Status Planning,” in J. Cobarrubias, and J. A. Fishman, eds. Progress in language Planning﹕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 41-85. Berlin﹕Mouton.
Dorian, N., 1998. “Western Language Ideologies and Small-Language Prospects,” in Lenore A. Grenoble and Lindsay J. Whaley(eds.), Endangered Languages﹕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Prospe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ir, Victor H. 2007. “How to Forget Your Mother Tongue and Remember Your National Language.” http﹕//www.pinyin.info/readings/mair/taiwanese.html 攫取時間2007/4/19。
Nelde, Peter H. 1997. “Language Conflict,” in Coulmas, Florian, ed. 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 pp. 285-300. Oxford: Blackwell.
Patten, Alan 2001. “Political Theory and Language Policy.” Political Theory 29(5)﹕691-715.
Scott, Mandy & Hak-khiam Tiun. 2007. “Mandarin-only to Mandarin-plus﹕Taiwan”. Language Policy 6(1)﹕53-72.
Skutnabb-Kangas, T. 2000. Linguistic genocide in education- or worldwide diversity and human rights? Mahwh, NJ & London, UK﹕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 本文原稿bat ti7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e5台灣社會轉型系列論壇:從「國語政策」到「多元文化政策」學術研討會發表過。2007年4月28日。本底e5名稱叫作〈從單數到複數的『國語』﹕多元化的台灣國語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