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華語拼音 應有台灣特色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1999/07/28

I-ha e bun-chiuN sui-jian chin ku i-cheng sia e, m-koh tui bok-cheng kan-the kah hoan-the e tho-lun ma u chham-kho e ke-tat. Tai-oan e Lo-ma-ji kau-hak ki-sit bo siaN phah-piaN teh cho. Cheng-chhek e che-teng kan-ta u siong-teng e kong-leng. Tiong-kok e phin-im sak liau be-bai, chit pai khi Tiong-kok u khoaN-tioh chin che chheh, kian-tiong, kong-kiong phiau-si long u Han-gi phin-im.

華語拼音 應有台灣特色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1999/07/28

張學謙/台東市(大學教師)

 教育部就華語拼音的問題,採用「漢語拼音」。從相關的報導看來,教育部是以過時的「語言工具論」來支持他們的看法:漢語拼音得到ISO的認證,是全世界通用的拼音,所以應該採用中國的漢語拼音。語言工具論假定語言只是一種溝通工具。所以,語言、文字的選用只需考慮語文的方便性即可。語言工具論顯然忽視了語文的象徵功能,忘了語文同時也是群體認同的重要標記。美語與英語拼寫的不同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比如說,英語的「中心」拼寫的「centre」而美語則拼寫為「center」。著名的美語辭典編纂者Noah Webster就寫過:鼓吹建立有美國特色的美語系統。事實上,現代華語的漢字也是政治因素影響下的產物。同樣是使用漢字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簡體字,而台灣使用繁體字。

 最近社會語言學界相當重視多元中心的語言現象。多元中心語言指的是一個語言變體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語言規範的情形,比如說,英語有印度英語、澳大利亞英語、加拿大英語等等。多元中心語言的研究對語文規劃有極為深刻的啟示。過去的語文規劃常以「單元中心」的思考邏輯,進行語文的「大一統」工作。多元中心語言則肯定語言的本土化和特殊性,從社會語言實況出發,跳出中心和邊陲的不對等關係,承認多元中心的事實,並以之為語言規範的基礎。建議教育部拋棄「單元中心」的主張,以「多元中心」的語言政策觀設計台灣華語的拼音系統。從我們的拼音系統開始,建立以台灣為中心的華語規範,讓台灣華語成為多元中心的華語的一個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